熊德鑫 潘碧霞


【內容摘要】文章以“探究物質的密度”作業講評為例,闡述如何基于題目和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設計作業講評的方案,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物理教學 核心素養 物質的密度 作業講評
作業講評是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知道正確解法或正確答案,更應該通過作業講評鞏固、深化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促進科學思維和方法的內化,養成通過分析、理解來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
在具體的作業講評過程中,我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分析具體物理知識中所蘊含的物理學科素養的成分,選擇對應教學方法。下面以“探究物質的密度”作業講評為例,按照明確素養目標、題目分析、答題情況分析、講評方案設計五個步驟進行闡述。
一、明確素養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明確作業設計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以及對應的物理知識,具體內容如下:
物理知識:理解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會進行密度單位的換算。
科學探究:通過實驗測量、計算、分析和比較發現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科學思維:經歷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會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科學態度與價值:通過實驗探究養成討論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習慣。
二、作業講評的具體方法
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有機地融入習題講評課中,并在此過程中實現作業的有效講評,可將相同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根據其考查的內容和題目的特點分類講解。再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選擇講解的方式,以培養學生不同的物理素養。
1.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題1:同學在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是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 (選填:“正比”或“反比”),這個比值是 。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 。(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題2:劉老師在上物理課,用粉筆在黑板上寫時,同學們觀察到粉筆寫字后變短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粉筆體積變小,質量不變
B.粉筆質量變小,體積不變,
C.質量和體積都不變
D.質量和體積都減小,但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
【題目分析】這兩題為密度概念題,屬于基礎題,適合素養目標中對學生物理知識概念的培養。
【學生答題情況】這兩道題難度較低,學生答題情況較好,答錯的學生屬于基礎偏弱,或上課沒有用心聽講的同學。
【講評方案】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內容時,學生的思維不應只停留在對具體知識的記憶和字面理解的水平上,而是要深入領會知識的內涵,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及其本質規律,真正形成自己的見解。對這兩題的講解,可通過與學生交流概念理解時錯誤的原因進行講解,達到有效講評的目的。同時可以請答題正確的學生來進行解釋,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敘述能力,教師總結和點評。
2. 引入生活應用,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題3:俗話說棉花比鐵輕,對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是( )
A.鐵比棉花的質量大
B.棉花比鐵的體積大
C.相同體積鐵比棉花質量大
D.相同質量棉花比碘的體積小
題4:現代的自行車賽車輕巧方便它是一種用鈦合金制成的車架選用它是因為( )
A.它的體積小B.顏色好
C.它是金屬的D.它的密度小
【題目分析】這兩題為密度應用題,初學者要先內化知識點再應用,應用密度知識的過程就是學生體驗生活、融入社會的過程。
【學生答題情況】這兩題出錯的同學不多,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理解密度和質量、體積間的關系。以及密度作為物質的屬性在生產生活中有何應用。
【講評方案】科學態度與價值素養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能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進行物理成果應用時,能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在這兩題的講解過程中,可以請同學對選項中錯誤點進行解釋,幫助出錯同學對概念進行理解,達到有效講評的目的。課前應準備好一些密度應用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廣泛認識密度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讓作業講評課也聯系生活。
3.嚴抓做題規范,養成良好答題習慣
題5享譽中外的港珠澳大橋已通車,其框架用了大量的鋼材,其中以配件為質量均勻的圓柱形長條其質量為18.5t,橫截面積為50cm2,求:(1)鋼材的長度。
(2)若將是鋼材鋸成三根等長的材料,其密度是多少?(ρ鐵=7.8×103kg/m3)
【題目分析】本題為密度計算題,有著一定的難度,從教材內容安排來看本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真正的物理計算題。
【學生答題情況】從本題和其它幾道計算題的答題情況看,錯誤的原因有死記硬背、亂套公式、單位換算錯誤和書寫規范問題。
【講評方案】在學生答題出現的各種錯誤中,首先便是學生在答題時的各種不規范,所以在教學、批改、訂正時嚴抓學生的答題規范,讓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養成好的答題習慣。其次對于死記硬背、亂套公式等情況,可在講評中將各種錯解展示出來,讓學生認識、歸納錯誤的原因,加深學生對錯誤的印象。講解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輔助,并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拓展和鞏固。
4.重現實驗過程,發展物理科學思維
題6:小李在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實驗中得出如下表的兩組數據.
(1)把表1的空填完;
(2)根據表2數據,把圖像(質量與體積的圖像)
畫在虛線框中;
(3)測量多組數據的目的是 ;
(4)分析表1或表2得出的結論是;
(5)分析表1和表2得出的結論是。
【題目分析】本題為密度實驗題,考查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和比值定義的應用。
【學生答題情況】從本題和其它幾道實驗題的答題情況看,學生做實驗題時不善于回顧實驗的過程和研究方法,不善于將所學實驗與所做題目進行對比,對于變化后的實驗過程不會分析,沒有想過實驗的改進。
【講評方案】對中學物理的學習,要求學生能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講解本題時可以引導學生橫向、縱向分析數據,找出數據背后所的物理規律,講解時不局限于本題內容,還要通過這道題讓學生掌握實驗數據分析處理的方法。另外,作業講評課中同樣可以插入實驗操作,可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選擇現實的實驗操作、虛擬仿真實驗或者觀看實驗視頻等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起到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目的。
結語
作業講評課應該與常規的知識傳授課一樣被重視。課前要有詳細的備課,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區分出作業中的重難點、滲透什么樣的物理方法、計劃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等。在作業講評課中學生依然是課堂的主人。基于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作業有效講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1)從培養學生物理觀念入手。針對作業的知識內容、知識的種類進行歸類講評,將有關的同一類型知識穿成串,變成鏈,形成知識的網,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
(2)從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入手。作業習題中會涉及到大量的課外實驗,講評課中穿插這些實驗會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
(3)從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入手。在講評中要突破難點,使學生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一道題的解法,讓學生會解這一類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計榮明.初中物理有效作業講評的策略初探[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49-40.
[2]袁芳.關于課堂教學中物理思維的度的思考——例談試卷講評課[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5(3):32-34.
[3]鄧翊群.基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初中物理作業講評策略 [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7):22-23.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物理有效作業設計及講評的策略研究》(編號 19PTYB0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熊德鑫(1984-),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物理學教育;潘碧霞(1964-),女,中小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物理學教育.
(作者單位:1.南昌市北京路學校;2.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