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權生
【摘要】經典詩文代表著我國的文化,是我國文化精髓,所以經典詩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經典詩文和學生日常接觸到的語言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經典詩文有一定的難度。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穎的閱讀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習古詩文的情況,對群文閱讀的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條措施希望能夠給予相關人士一定的幫助,共同為提高學生的詩文學習效率而努力。
【關鍵詞】經典詩文;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高年級
引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生語文課堂中的閱讀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學生在學習詩文的過程中,通過閱讀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詩文內容的語感,讓學生更容易記憶詩文。群文閱讀能夠更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詩文,提高詩文教學的效率。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對于語文教學的課堂閱讀教學有了重大變革,由原來的單一文本教學轉為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在多個文本中,有同一個內涵,從而將這幾個文本結合互通完成閱讀。群文閱讀通過將多個文本比較、朗讀、探討,學生的思想能夠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單一的單相知識輸出的模式,學生的內容具有開放性,解放了學生的思維。多個文本進行閱讀,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增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經典詩文群文閱讀策略
1.為學生選擇合理的內容,關注文本的關聯度
選擇合適的內容才能提高經典詩文群文閱讀的效率,語文老師在選擇內容時要注意詩文內容的關聯性,以高年級的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內容。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內容不能太深,學生難以理解,給學生帶來壓力,也不能太淺,讓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逐漸對群文閱讀失去興趣。例如,老師在講解五年級下冊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時,可以和其他聯系親情的詩一起閱讀,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等一起閱讀,了解每首詩的對親情的表達方式有何不同。
2.小組合作共同進行群文閱讀
為了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老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群文閱讀的形式,小組之間相互探討,在爭論地得到啟發,每個人對經典詩文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感悟,通過別人的想法啟發自己的思路,通過小組的形式可以多思路的進行經典詩文的群文閱讀活動。例如老師將進行五年級上冊孟浩然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可以從多個方向拓展文本內容的選擇,可以尋找和黃鶴樓相關的詩文進行群文閱讀,如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江夏送友人》《望黃鶴樓》、王維的《送康太守》等,將教材中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其他的詩進行對比。可以從作者為出發點選擇孟浩然不同時段的詩作對比,如《過故人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早寒江上有懷》等進行對比學習,作者在不同時間段通過閱讀感受到詩文的感情有什么變化。也可以以送別為議題,讓學生提出關于送別的詩文,從而共同進行群文閱讀。在小組之間進行群文閱讀后,老師可以和學生討論小組進行群文閱讀的思路,搜集到哪些相關內容的詩。以此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考方向,促進學生地靈活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學會全方面、多角度地看待問題。
3.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情境進行經典詩文的群文閱讀
近些年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方便操作、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等眾多優點,而被廣泛地應用于教育行業中,其中在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各項優點符合小學生階段的發展特點,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高年級的經典詩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將信息技術和群文閱讀相結合,使詩文閱讀課堂更加的高效,幫助學生對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法產生興趣,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之中。例如,老師在講解五年級上冊張繼的詩《楓橋夜泊》時,可以選擇表寫景色相關的詩,如唐代賀知章的《詠柳》、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孟郊的《洛橋晚望》、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等,老師可以先搜索這些詩的相關視頻,在與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結合視頻進行設置情境,閱讀《詠柳》時,老師可以先放映一些關于柳樹的視頻,讓學生在了解柳樹的情況下去閱讀詩,閱讀《大林寺桃花》時可以先通過信息技術介紹大林寺,在播放桃花相關的視頻,使學生閱讀詩時,能夠接近詩的意境。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理解詩文中景色的描寫意境。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古詩文在記憶、理解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拓展學生的認知,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詩文的含義,靈活的記憶古詩文,通過不同的詩文對比共同閱讀,來體會詩文意境的不同。
參考文獻:
[1]李博儒.經典詩文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段的實施對策[J].格言(校園版),2022(06):56.
[2]張有英.經典詩文群文閱讀在小學高年級段的實踐[J].學周刊,2021(25):131-132.
[3]張有英.經典詩文群文閱讀在高年級段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9(3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