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承松
【摘要】在進行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清晰地了解到,如今時代的轉變,需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培養(yǎng)學生更多的能力,并且應該積極地促進他們的進步,讓他們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整個學習氛圍當中。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美術、音樂等學科并沒有一定的壞處,反而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帶動學生整體的進步。不僅僅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也能夠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美術學習有什么樣的好處,這是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需要為學生講解的。在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需要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本文就小學美術課堂中課例研討的引入助力深度課堂的建設進行研究,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例研討;課外知識;欣賞美術經(jīng)典;直觀理解;現(xiàn)代藝術
大多數(shù)人會問,什么是課例研討?“課例研究”通常意義上是關于一節(jié)課的研究,即以一節(jié)課作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進行分析,找到成功之處或是不足之處,或者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特定教學問題的深刻反思及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過程。其實在課堂中融入這些內(nèi)容,能夠帶來很好的效果。比如為學生拓展了美術課外知識。在學生存在疑問的時候,教師進行補充,自然是需要為學生拓展內(nèi)容,因此就促進了學生課外知識的掌握。那么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更多的美術經(jīng)典。在學生存在問題的時候,我們通過案例才可以去補充學生的缺點,自然是需要利用一些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作品。同時更是方便了學生對于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促進了學生感受現(xiàn)代藝術的魅力。這些都是課例研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呈現(xiàn)。小學美術的學習非常關鍵。學習美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去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這些都對學生的成長非常有好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入課例研討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便利之處。更容易觀察美術作品,學生直觀理解比較方便。它的使用不僅僅是有這一點好處,本文進行一個詳細的講解。
一、拓展美術課外知識
小學階段學生雖然是剛剛接觸美術的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很少。正因為學生剛接觸,因此說這是學生對美術產(chǎn)生興趣的一個關鍵時段。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采用當下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一個嶄新的學習體驗,然后為了帶動學生的學習,在這種系統(tǒng)軌制下,為學生拓展美術課外知識,將美術作品為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感受美。這也能夠為學生拓展美術課外知識,美術的學習不能夠局限于課本上的圖案或是知識內(nèi)容,需要去開拓自己的眼界,這樣對于美術的學習才能夠有個人的見解,自己的作品才能夠有感覺。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色彩的明與暗”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反饋看到了學生目前學習存在的問題,比如像學生對課外知識掌握的少,同時對于課內(nèi)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那么這個時候,知道了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便可以在進行教學開展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內(nèi)知識的掌握,積極運用課外的因素,比如一些優(yōu)秀的和本節(jié)課內(nèi)容有關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觀察,從而能夠對課外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也比較快,更是能夠加深對課內(nèi)知識的深度理解。從這里,我們便可以發(fā)現(xiàn),課例研討能夠促進深度課堂的構建,從小的部分來說,也是為學生拓展了美術課外知識。
二、欣賞更多美術經(jīng)典
美術的學習雖然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準備自己的藝術作品,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讓學生去觀察和欣賞別人的作品,無論是自己的同伴,還是說一些藝術大家的作品,學生都應該有一定的了解,從中感受繪畫者的心境和感受。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色彩的漸變”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了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世間事物都是非常好奇的。那么在教學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進行授課,比方說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美術經(jīng)典,將一些栩栩如生的小蟲子的繪畫作品給學生進行一個展示,這樣學生便可以從中找到一定的靈感,在后續(xù)學習中就可以高效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夠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美術經(jīng)典,讓學生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提高自己對美的鑒賞能力,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更多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這些都是我們通過對課例的分析才得到的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和問題,以及一些特點,針對于這些問題或者是特點來進行后續(xù)的授課,就可以達到深度的課堂指導,帶動學生整體的進步。
三、方便學生直觀理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和知識點,那么教師通常是會為學生進行一個深刻的講解。但往往是越講,學生越不能理解。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前期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忽略了課例研討,也就是沒有對先前的教學進行分析,沒有找到學生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就導致了現(xiàn)在的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沒有目的,沒有狀態(tài),學習效果非常不佳。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去加入這樣的教學步驟,進行課例分析,知道學生存在的問題。那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了解了學生的問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某一部分內(nèi)容著重講解,便可以方便學生的直觀理解,讓學生理解的更為深刻。
總而言之,課例研討,使得現(xiàn)在教學更加有目的性,也就是說,需要為學生呈現(xiàn)出來一個有問題就解答的課堂,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建議,讓學生知道更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可以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下,更好的去感悟美術的魅力。該教學方式實施,學生會更加熱愛美術的學習。他們直觀理解的同時也能夠通過該方式更加清晰地明白繪畫者的感受和心境。我們相信學生在美術的熏陶下,也能夠利用自身的理解來繪制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將現(xiàn)代藝術推廣的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梁敏. 小學美術課堂音美融合案例研究[J]. 金陵瞭望(教育),2012(1):160.
[2]陶彥瑾. 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小學美術課堂為例[J]. 華夏教師,2021(2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