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全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以圖畫書為載體的小學低段兒童哲學教學實踐,充分利用學校的圖畫書教育教學資源和課程成果,并積極與兒童哲學課程進行深度融合,進行小學低段兒童哲學繪本的選編、兒童哲學主題的確定、兒童哲學教學策略的開發與研究、兒童哲學教室的營造、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師的兒童哲學教學實踐能力與素養,提升兒童的思維品質和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段? 兒童哲學? 教學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20世紀70年代李普曼教授在美國創設與實踐兒童哲學以來,兒童哲學的價值與意義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進行兒童哲學的啟蒙,教會兒童學會思考,21世紀以來也成為國內外研究與實踐的熱點與共識。國內由于介入兒童哲學的時間較晚,對兒童哲學啟蒙的校本教材開發大多停留在經驗的基礎上。而在兒童哲學讀物的文本選擇上,大多為哲理小故事、寓言、兒童詩,或者滲透到各自學科中去,而對于小學低段兒童最喜歡的圖畫書為載體的兒童哲學研究涉及較少,由此而開展的兒童哲學教學實踐研究更缺乏。
曹文軒說:“好的圖畫書是離哲學最近的。”它最大的特點在于,它充分利用圖畫語言的特殊象征性、寓意性,連綴成一個富有哲理的童話式或寓言式故事。其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對少年兒童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而且圖畫書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與思維發展價值。因此,帶有童話和寓言色彩的圖畫書是小學低段兒童進行哲學啟蒙的極好資源,同時以此為載體的兒童哲學教學實踐研究,將具有積極的探索與引領價值。
二、研究意義
本研究以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濱湖校區低學段學生為對象,主要通過文獻法、行動研究法和個案分析法,進行兒童哲學教學實踐的探索與研究。以兒童哲學的視角來審視圖畫書的價值,并進行文本剖析策略與路徑探究;積極探討以圖畫書為載體的兒童哲學在小學低段的教學策略和創新實踐意義,使圖畫書和兒童哲學進行深度融合,力求從小就呵護并發展兒童的科學探究精神、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全面發展兒童的核心素養。
三、研究目標
(1)確定小學低段兒童哲學教學主題,探究出選編小學低段兒童哲學圖畫書的原則與標準,整理出書目。
(2)開發以圖畫書為載體的小學低段兒童哲學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我校教師兒童哲學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效提升兒童的思維品質和思考能力。
四、研究內容
我們主要研究以圖畫書為載體的小學低段兒童哲學的教學實踐研究,并以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濱湖校區小學一、二年級為個案。我們充分利用我校的圖畫書教育教學資源和課程成果,并積極與兒童哲學課程進行深度融合,采取小切點、低學段、多學科的方式進行小學低段兒童哲學繪本的選編、兒童哲學主題的確定、兒童哲學教學策略的開發與研究,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及與社區和家庭的深度融合。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確定小學低段兒童哲學主題,精心選編書目
本課題組成員首先利用研讀文獻、集中研討、個人反思和邀請專家指引的方式,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等三大領域,來細分小學低段兒童哲學主題。然后分成四個時段: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大領域在每個時段又細分為三個小主題,一共36個小主題。在確定小主題時,我們采取先個人擬定,再小組審議,最后全組質疑論證的措施。在確定小主題時我們要整理并總結出選編的原則與標準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主題要充分考慮到具體時段孩子的身心和思維發展狀況。
(2)主題要充分發掘并豐富每個領域的思想內涵,從兒童多角度來確定小主題。
(3)每個領域下的小主題之間要有充分的關聯,合理的邏輯說明。
(4)每個領域下分學段的12個小主題的確定要有充分理論依據和說明。如兒童與自然領域下主題劃分。一上:季節、色彩、冷暖;一下:孕育、生長、生命;二上:宇宙、遠近、大小;二下:環境、科技、關系。我們這樣確定的理論依據是:①遵循兒童對自然的認知來建構主題;②兒童由切身感觸自然變化,轉而去思考自然生命的起源;③兒童的眼光逐漸由自身、身邊的變化轉而去仰望星空;④最后兒童去思考自然和我們的人類生存有什么關系。
(二)積極創建兒童哲學教室,探究基于圖畫書的兒童哲學教學策略
本課題在學校一、二年級低段共16個班級全面實行,將兒童哲學納入學校的課程計劃中,與學校低段原有的兒童圖畫書閱讀課進行整合,每周開設一節兒童哲學課。通過兒童哲學理論學習、專家引領、外出觀摩學習等方式積極創建本校的兒童哲學教室。通過典型案例研究、撰寫兒童哲學教學論文、編選兒童哲學案例集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究出在小學低段以圖畫書為載體的兒童哲學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
在多次的課例研究和探討中我們基本形成課堂流程:初讀故事—提出問題—確定核心問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點評小結。此外,我們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鮮活性,鼓勵大家豐富學習文本的資源,注重多元文本資源的整合,積極采取“圖畫書+”的模式,可以加故事,可以加音頻,可以加視頻,可以加游戲等,來建構課堂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兒童哲學課堂的效率和趣味,不斷發展兒童的理性思維和創意性思維等。
(三)深度發掘圖畫書的兒童哲學價值,提高教師的兒童哲學素養
(1)細致選編圖書,充實教學資源。2018年2月至4月,在完成最終小主題確定下,我們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和網絡資源積極尋找小主題下的圖畫書。根據大家在選編書目時遇到的困難,采取小組分工—組長初審—修改調整—組內討論—大組論證—修改調整—最終確定的流程。在個人挑選主題下的圖畫書時,我們及時制定了選書的基本策略:海選粗讀,了解大意—分析比較,精讀五本—全面考量,確定三本—圖文收錄,整理成檔。我們也確定了選書的基本依據:①注重年段兒童身心及思維發展特征;②注意文本內容是否適合低段兒童;③注意選書的層次性,避免重復。為了便于開展教學,我們選好了書,編撰了書目,還需要為每本書撰寫300—500字的圖畫書簡介,并且把圖文制作成教學PPT版式,方便老師開展教學。我們已經完成100本選編書目的文本故事簡介,100份教學PPT教學課件。
(2)深度兒童哲學解析,確定解析原則。兒童哲學課堂教學實踐的前提是對圖畫書要有充分的兒童哲學解讀,因為對文本的解析水平和能力直接決定課堂的思想寬度和思維深度。為此,2018年3月到6月,我們確定了解析的三個原則:由主題延伸到問題;由文本關聯到兒童,由思考反省到生活;我們采取樣例學習—自我嘗試—小組分享—組長評改—整理成冊,分散到每個時段,以此來完成。
總之,本課題組成員在前期的選編圖畫書上,認真研讀兒童哲學和圖畫書理論和實操專著,積極參加兒童哲學的工作坊、論壇等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兒童哲學素養和圖畫書中兒童哲學價值的文本解析和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典[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季穎譯.長沙:湖南少兒出版社,1997.
[4]M.李普曼.教室里的哲學[M].張愛玲譯.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5]親近母語研究院.兒童與哲學[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