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聰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學生素養培養,為學生構建豐富多樣的課堂。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很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應圍繞學生學習能力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保障,但目前來看,很多教師達不到這一要求。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存在問題提出合理解決對策,以資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情景創設
引言
不同教學情境下學生所獲得的學習體驗及知識收獲也是不同的,但不論哪種情境模式下,都有助于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師生間友好互動交流,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因此,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需要教師結合學生認知情況,將學科思想與教學情境有效融合,予以學生豐富的教學體驗,同時也有助于深化教學效果,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一、小學數學問題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思想意識不足
問題情境創設流于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缺乏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數學本身是一門理論性較強、抽象的科目,因此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是十分有必要性的,然而在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普遍采用“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很少有目的、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只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公開課上為了活躍氣氛創設一些互動情境,但在日常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流。
(二)情境創設與教學內容關聯性不強
雖然部分教師有意識的開展情景教學,但在實際過程中一味營造課堂氛圍和忽視了教學目標,情景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并無太多關聯,出現本末倒置情況,教學目標難以順利達成;此外,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喜歡用一些視頻動畫來展示知識點,但沒有控制好時長,課堂教學時間多被多媒體課件代替,留給學生真正思考的時間很少,出現喧賓奪主情況,也會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改進策略
(一)構建認知沖突情景,增強學生知識整合能力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就是將學生有所涉獵但又不能完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經驗聯系起來,通過新舊知識點交替產生認知沖突,幫助學生更好的思考問題,驅動學生有目的進行探索。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關知識點時候,教師可以提問“請同學思考一下長方形屬于平行四邊形嗎?”學生們有認為是平行四邊形,也有持否定意見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兩組,分別說說各自觀點。反方學生認為“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但平行四邊形卻有兩個銳角和兩個鈍角。”正方學生認為:“長方形屬于特殊平行四邊形。”當學生們爭執不休沒有定論的時候,教師再帶領學生共同分析為什么長方形屬于平行四邊形。通過概念分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而長方形符合這一特點,雖然長方形有四個直角,但剛好印證了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中最特殊一類,所以它屬于特殊平行四邊形。如此,運用認知沖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思考,同時也提高學生知識認知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
(二)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情景,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很難集中精力聽完整節課,特別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抽象的數學概念會打消學生學習情緒,為了彌補傳統教學中不足,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識點,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問題探究,發揮學生主動性,營造活躍課堂氛圍。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有關知識點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故宮、黃鶴樓等一些著名軸對稱建筑,并讓學生根據圖片找出所學過的圖形,學生們答案多為梯形、長方形,這時候教師拿出一張張方形的紙,沿著對邊折疊,紙張完全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想下,圖片上物體是否可以達到這樣效果?為了驗證這一問題,教師組織小組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梯形、圓形、長方形等等圖形進行折疊,并讓學生分析這些圖形折痕特點,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
(三)設置問題作業情景,深化課堂教學效果
課后作業作為教學必不可少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鞏固課上知識點,加深學生知識理解,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重要體現。但很多家長表示學生做課后作業時候,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邊玩邊做情況,為了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問題情景式作業形式,使學生認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如在學習《統計》有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搜集家里兩個月來日常開銷,如水費、煤氣費、生活支出等等,并制作成統計表和統計圖形式,這種“不同尋常”的作業形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更好的了解日常生活狀況,體諒父母賺錢辛苦,起到一定的育人效果[1]。
(四)開展探究式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教學情境創設最終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應由淺入深的進行發問,便于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消化,這樣才能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圓》有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操場學生打籃球及乒乓球場景,讓學生觀察這些球體特征,從而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圓心到圓邊上的每一條線段都相等”的概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手上圓規、直尺等工具進行測量,從而驗證這一真理。此外,教師也可以提問“為什么圓心到圓邊的每條線距離都相等呢?”教師用圓規輔助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圓心用O表示,讓學生仔細觀察畫圓過程中圓規的變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這一概念,提高學生認知水平[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師教學方法及思想觀念有著密不可分關系,新時期教師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同時也能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楊倩.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8(24):10-11.
[2]蔣玉國,黃磊.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問題與改進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09):106-110+129.
(吳川市覃巴中心小學 ?廣東 ?吳川 ?52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