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淑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關鍵任務之一,既關系著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影響著小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同時也關系著學生精神財富的不斷積累與完善。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善于閱讀、勤于閱讀的學生更易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關注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且要通過科學引導去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去分析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049-02
【Abstract】Reading is one of the key task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upils' language ability, but also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pupil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and also affects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piritual wealth.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reading and diligent in reading are more likely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in life. Therefore,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through scientific guidance .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to analyz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Cultivation strategies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師都習慣性去按照教案內容去組織閱讀活動,且由于關注點放在了課文知識的理解層面,所以比較依賴講授法,且教師會全面講解文本內容、文本內涵,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則可及時理解課文內容。然而,這種看似簡單易行的閱讀教學活動并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反而有可能會讓學生形成惰性思維,使其漸漸喪失自主閱讀意識。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優化閱讀教學模式,嘗試讓學生自主分析、探究文本內容,讓學生總結閱讀規律、歸納閱讀技巧,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為,使其實現有效發展。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從以下角度去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一、重視課前預習階段,培養自讀意識
預習發生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通常是小學生獨立進行的,需利用已有認知經驗去分析語文新知,由此更新知識結構的學習活動。在閱讀教學中,課前預習同樣十分重要,可引導學生全面熟悉課文內容,使其利用工具書去查找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猜測作者的表達意圖。如此,可讓學生在閱讀課上邊讀邊思,及時分享個人閱讀觀點,有意識地去內化文本知識,切實改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活動,及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為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充足準備。
如在《草原》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積極展現自己的閱讀思維能力,筆者就組織了課前預讀活動,設計了導學案。在導學案中,筆者展現了預讀任務,即通讀課文,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知識,學習漢字的讀音、書寫規律,及時組詞;概括課文內容,說一說作者筆下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去描寫草原的;提煉課文主旨,嘗試說出作者對草原的印象與情感。如此,本班學生可切實實現自主閱讀,規范學生的預習行為,讓學生真正實現閱讀進步。通過豐富的課前預習,本班學生基本上都能簡單概括課文的具體內容,而這就有利于促使學生實現有效閱讀,從而切實改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課上實現有效表達,有利于提升閱讀課的教學效率。
二、關注課堂探究活動,提升閱讀能力
有效的課堂探究教學活動是鍛煉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關鍵活動,應該切實轉變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實現有效閱讀。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重構師生關系,讓學生自主探究課文的布局結構、語言表達方式,也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主旨,使其能夠全面內化文本內涵。為此,教師則可通過設計問題鏈去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可組織豐富的生生討論、閱讀質疑活動,將閱讀、思考與表達活動結合起來,切實豐富學生的自主閱讀經驗,以便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如在《窮人》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圍繞課文內容設計了如下問題:作者是從哪個角度說明了窮人的窮,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桑娜一家所面臨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作者所展開的環境描寫起到了什么作用?桑娜在看到鄰居的子女無人照料之后做出了怎樣的選擇,這代表著什么,將對桑娜一家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文章多次描寫了桑娜的心理,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漁夫是如何看待桑娜將鄰居的子女接回家中的決定的,表現了漁夫具有怎樣的品質?等等。接著,筆者就讓本班學生以6人小組的方式去探究課文內容,使其分角色朗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分析課文標題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認真回答閱讀問題,及時表達個人想法,通過組內討論去歸納文本內容,由此實現有效解題。如此,本班學生則可自主建構文本知識,這就有利于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不良行為。接下來,筆者就組織了小組展示活動,即各小組需分享文本概括結論、問題探究結論、主旨分析結論,進一步拓展討論范圍。這就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熏陶學生,讓學生實現深度閱讀,可切實優化學生的閱讀思維結構,讓學生實現有效閱讀。
三、完善課外拓展閱讀,豐富閱讀經驗
課外拓展閱讀是十分重要的,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廣已經成為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必經之路,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完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使其嘗試從書中總結成長道理,探尋世界,從而切實開闊學生的成長視野,不斷豐富學生的自主閱讀經驗,穩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漸漸愛上閱讀,生成智慧。
為了讓小學生及時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筆者就會選擇一些對學生有吸引力、也將對學生產生人生啟示的課外讀物,監督學生自主完成課外閱讀任務。比如,師生關系問題將伴隨著學生的學習行為,而為了切實消除學生對教師的偏見,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產生健康的情感,筆者就選擇了《漂亮老師和壞小子》這本書組織了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自主制訂課外閱讀計劃,規定每一天、每一周的課外閱讀任務量,引導學生自主制定課外閱讀進度表,希望學生可以切實實現自主閱讀。除此之外,筆者也會關注學生的個體閱讀需求,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筆者會幫助學生篩選書籍,使其閱讀一些有價值的課外讀物。比如,本班有一部分學生很喜歡讀童話故事,自主選擇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兒童讀本。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筆者還為其推薦了《小王子》這本童話故事,由此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可切實改善學生的閱讀行為,讓學生積累智慧,將對學生的未來一生都有積極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切實優化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其實現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朱燕妹.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升路徑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2).
[2]馬秀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
[3]姜文新.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7(05).
[4]谷俊蓮.關于提升小學生語文文本閱讀能力的指導策略[J].智力,2020(22).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