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吉
摘 要:口語交際作為小學階段較為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口語交際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實際口語交際水平,為他們日后的交際與生活有效助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培養策略
語言是一門藝術,在小學階段它能夠幫助學生把握事物存在的本質,促進學生對空間認知的結構化理解。口語交際是運用語言與人交流、互動,能從中反映出一個人的知識、性格、思想、心態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小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階段和關鍵時期,教師要積極地展開方向明確、實踐性強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
一、 做好課堂示范,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
言語是一種交際工具,最初的言語發展是從模仿得來的。對小學生而言,言語的習得依賴于一種特殊模式的接觸和效仿。愛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而且教師的言談舉止在小學生心目中有著極強的示范性和向導性。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積極地展開課堂示范,使小學生有樣板和榜樣可以學習,然后進行模仿練習。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就是打電話的情境,教師可以有組織地開展學生觀察—模仿的學習過程。口語交際具有十分強的實用性、現場性和實踐性,而且學生面臨的交際對象也具有不確定性。小學生正處于個人身心發展的初期,知識基礎薄弱、生活經驗少、應變能力又比較差,面對復雜的、突發的情況,很容易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口語交際的難點在于學生難開口或者表達不規范、不到位,這時候就要引導學生開展積極、認真、細致的觀察互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來回想父母打電話的情景,例如父母打電話時第一句話通常是稱呼別人爸、媽、李明等,對一些陌生的如快遞員的電話,還要自報家門,說清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信息等,這些都方便之后的口語交際能夠順利地展開。其次,回想父母在電話語言中的口語表達,他們的句子一般都比較凝練、間接,迅速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信息,表達清楚接打電話的目的和來意。最后還要有完整的告別過程,如“好的,再見!”“那就先這樣,一會見!”“感謝你,拜拜!”經歷了完整而詳盡的回想之后,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地示范電話交際,可以這樣說:“李明媽媽,您好!我是張老師,今天在課外活動的時候,小明不小心摔倒了,已經第一時間將他送到了校醫室。經過檢查沒有大的創傷,就是左下臂有點擦傷,已經給孩子消毒包扎了。您看現在方便來接他嗎?”“好的,那我在大門口等您,再見。”教師的示范能夠給學生明確的方向,進行接下來的口語交際練習,引導學生創設一些經典問題,然后盡可能自己去找出改進的辦法,不斷完善打電話的過程。
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師充分地發揮了示范者和演示者的作用,激發學生表達交流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通過模仿練習的辦法符合小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能夠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與人良好相處的習慣。
二、 分層制定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結合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中國中小學制定的課程內容,小學語文更加注重對學生個人實際能力的發展,主張完善學生的身心成長,提升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不斷結合現實事物進行對其本質的抽象思考。但是每一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特點、接受能力、消化水平等都是不同的,也是存在差異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在不斷創新的教學模式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取得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并不斷提升教學目標的規格。
例如對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進行分層,充分考慮到本班級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他們能夠接受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其能夠學會和掌握多少內容,來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安排。一方面要充分、認真、細致地觀察每一位學生,觀察他們的特點和語文基礎知識儲備。有的學生是肚子里有東西,考試時的閱讀和習作板塊都做得比較好,但是涉及口語表達的內容就會比較“怯場”,不知道怎么說出來,總是沒有辦法突破自己;有的學生比較聰明、好動、活潑,有較強的表達欲望,但是他們的語文基礎比較差,所以在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常常找不到合適的言語表達自己,或者表達出來的言語不太準確。因此教師要將有相同問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確保他們的問題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糾正,然后就能切實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對表達不自信的學生要多給他們上臺的機會,選取能夠有效帶動他們的對話者,使這類學生放下警惕心和緊張感,進行自然而然的口語交流,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體會到自我成就感;對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同學,要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加入基礎知識和常用詞匯的練習,學生們肚子里有東西了,就能結合語境進行準確的口語交際的訓練。
在內容規劃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和安排,使存在不同問題的學生都能得到自身水平基礎上的有效提高。
三、 開展實踐拓展訓練,落實口語交際教學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的訓練,教師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落實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操練”。口語交際屬于兩人及兩人以上進行互動的主要過程,實際上屬于雙方以上合作的結果,是對學生自身和對話的實際操練過程,所以必要的訓練一定要適時、有計劃地開展。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主體模式的口語交際訓練,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一個話題說出自己的想法,促進組內的其他人引起思維的共鳴和反響,然后展開積極的討論。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得到一個更加精美和完善的結論,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派代表來說出整個小組的思想結晶,將口語交際的訓練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有明顯對立面的問題,每組學生的代表不同的觀點,例如“錢是不是萬能的”,有的小組認為“錢是萬能的”,他們給出的論據可能是:如果朋友生病了,錢可以支付高昂的醫藥費;如果你有出國讀書的夢想,錢可以幫你辦理手續和材料;如果有了錢,父母就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能夠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如果有錢,就不會有貧困山區那么多的失學兒童、大街上那么多的流浪漢等。有的小組認為“錢不是萬能的”,即使有錢,面對絕癥也是無能為力;即使有錢,錯過的時間也不能倒流;即使有錢,也不能保證每一個出國留學的人都學有所成;即使有錢,也不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及時有錢,被破壞的森林、環境、大自然也不能回到原來的狀態等。發現在實際的口語交際訓練中,學生們不僅不再怯懦、不敢表現自己,甚至會爆發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和真知灼見。當然了,實踐訓練的形式可能不止辯論會、討論會等,還可以設置舞臺劇、角色扮演等,這些都能夠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