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一丹
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其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在加強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綜合素養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輔導員具有教師和管理的雙重身份,便于多形式多途徑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指導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并且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節點產生指導作用,這種影響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全面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關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專業能力 職業素養 提升路徑
一、輔導員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職業認同感較低,自身定位模糊
輔導員作為高校一線工作者,身兼教師和管理的雙重身份,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行為是最為了解的,但社會普遍對輔導員的認識比較局限,甚至認為輔導員的工作是可有可無的,并不存在任何“技術含量”,這樣的認識也可能動搖輔導員對自身職業的定位,從而對于職業價值產生了懷疑和迷茫,可能導致在瑣碎繁雜的日常管理事務中產生倦怠,甚至對此項工作喪失熱情。但其實,大眾忽略了人的思想管理是最難的,尤其是大學生這一年齡群體,正處于自我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正面引導十分必要。
(二)理論與實踐存在差異,業務能力有待提升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大學生群體的發展也逐漸趨向個性化和自主化。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單一機械的工作模式已經不適合目前學生的發展現狀,對業務分析處理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實踐經驗缺乏、學習遷移能力較弱的輔導員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學習和思考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科研能力和投入相對薄弱
一方面,由于被繁瑣的日常管理事務占據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和精力,對于學生工作的感悟和思考缺乏時間去總結凝練,從而導致輔導員的科研產出相對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科研意識相對薄弱,對科研的熱情和投入不夠,學科背景多元化和復雜化,加上沒有經過系統的學術培訓,整體輔導員隊伍的科研成果不容樂觀。因此,提升科研能力迫在眉睫,也是實現職業價值的一種途徑。
二、提升輔導員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一)職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輔導員崗位對于職業化、專家化的要求也愈發凸顯,已經不再是滿足本職工作需要,而是需要具備以下幾種復合型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研究創新能力、心理疏導與危機事件應對、學業指導與就業職業規劃、組織協調能力、觀察判斷與分析處理能力等。因此,面對該職業本身的復雜性以及服務群體的特殊性,全面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正是關乎職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二)職業本身的價值與意義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人才培養緊密相關,一方面間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對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鑒意義。工作內容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處于與學生溝通交流的第一線,全方位全過程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有助于工作方式的規范和工作思路的創新,使得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更為深遠。
三、從輔導員工作職責探索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路徑
(一)思想政治覺悟和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是輔導員最基礎的工作。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是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前提的,進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走近社會,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價值觀,綜合素養得以提升。與此同時,對教育者本身也提出了相對應的能力要求。
打鐵還需自身硬。輔導員需要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握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和主旋律,深化理論學習。適當利用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大學生群體中深入開展黨史教育等,鼓勵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忘來時的路,總結經驗和磨礪,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幫助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為了更好地開展黨團和班級建設,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政治和思想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必須準確了解黨員的發展程序,指導班級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及時掌握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動態。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加強理論學習,對時事政治保持敏銳度,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職業素養。
(二)學習和創新能力
輔導員承擔著學風建設的職責。必須提前熟悉和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基本情況。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就業前景、考研情況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信息。為了順利開展就業指導,輔導員需要時常“充電”,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指導和規劃培訓,提升就業指導能力。此外,還承擔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職責。因此,輔導員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從而在學業上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指導和支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向著“四有好老師”中的“有扎實學識”前進。此外,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創新也十分重要,加強實踐能力。傳統的說教早已不適用,如何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十分重要,這就離不開對學生的了解和調研。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首先需要輔導員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展較寬口徑的知識領域,進而完善思維模式。而教育方式的創新則體現在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般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組織管理能力
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占據了輔導員工作的最大一部分,而處理日常事務最花費時間和精力,若長時間被日常事務所圍繞,難免會感到繁瑣和困擾,甚至產生職業倦怠感,喪失職業幸福感。如何高效快速準確的處理這些日常事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需要汲取優秀前輩和同事的經驗,通過朋輩指導與他們多進行交流和探討,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風格。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創建品牌特色活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輔導員的工作風格是否被學生認可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成效。
(四)心理素養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所以輔導員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知識儲備,同時,自身要具備健康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有目的地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拓展興趣,了解所帶學生的特點。
此外,為了應對校園危機突發事件,要求輔導員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快速的反應能力,這就需要平時加強身體鍛煉,多留心多觀察學生的異常情況,防范于未然。第一時間做出應急預案,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和請示,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應對措施,事后及時總結反思,召開主題班會進行安全教育。
(五)科研能力
高校輔導員在高效完成日常事務工作的同時,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科研興趣點,發掘自身的科研潛力,努力成長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提升科研能力是高校輔導員實現專業化職業化的重難點,但科研成果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首先,輔導員自身要強化科研意識,練習把工作思路提升到理論層面,善于把工作案例歸類總結,結合理論框架進行拓展。學會在工作中思考;其次,各大高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結合輔導員的專業學科背景,為每個人量身定制,定期組織輔導員學術沙龍,切磋交流科研心得和進展,為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外部條件;最后,還要加強高校之間的輔導員學術平臺建設,促進平臺更加專業和多元,便于學術研究更加深入和廣泛。
(六)數據素養
運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咨詢等也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因此,大數據時代,為了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網絡思政也要充分發揮作用。
首先,輔導員應掌握和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利用QQ、微信、微博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構筑“兩微一端”新平臺,引導學生創作網絡文化作品,傳播正能量。其次,拓寬創新工作路徑,例如在疫情期間,雖然不能與學生們相聚在校園,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可以通過騰訊會議、QQ群、微信群等進行“云”會議,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生活情況,為他們答疑解惑,開展主題團日活動。與同學們同心戰“疫”,同“屏”共振。學習先進典型案例,彰顯青年一代的擔當和奉獻。
(七)道德素養
道德素養是國家對輔導員的工作規范要求,師德師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遵守的原則和應盡的義務。輔導員需要具備四心: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道德素養主要包括熱愛學生、平等待人、為人師表等,時刻以“四有好老師”的對標自己。
首先是熱愛學生。在立德樹人視域下,教師對學生要有仁愛之心,輔導員對學生的熱愛與付出是一項基本素養。輔導員要發自內心的熱愛本職工作,從學生的角度多考慮,立足全面發展的角度為學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其次是平等待人。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輔導員要平等對待學生,工作要有原則和底線,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再次要做好示范。在立德樹人的目標下,輔導員必須加強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建設,錘煉高尚的品格,為學生做好表率,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淵博的知識及規范的語言,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四、結語
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升不僅需要加強以上七大能力,除了自身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有政策進行支撐和保障,為輔導員角色主體提供引導和支持。加強對輔導員的職業規劃與引導,增強社會認同感,明確生涯規劃,也是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
輔導員工作的深遠意義也應該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通過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促進高校重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實現輔導員職業的價值,提升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這也是推動高校高質量教學的關鍵舉措。
參考文獻:
[1]陳藝.高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J].現代交際,2019(6).
[2]時樹奎.新時代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研究[J].科技風,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