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媚
摘要: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并適應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及文化理解三方面。由于現在學生普遍歌唱能力不強,結合核心素養培養高中生歌唱能力可以提高演唱技巧、豐富文化知識、增強自信心以及培養審美意識。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生 ?歌唱能力 ?培養策略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多的是立德樹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品格,使其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歌唱作為音樂教學的一部分,學生既能通過鑒賞、演唱作品,激發興趣,學習技巧,也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和審美能力,與核心素養的理念相吻合。那么,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歌唱能力呢?本文從高中生歌唱能力的現狀、培養意義及策略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高中生歌唱能力的現狀
歌唱是以人聲為媒介表現音樂、抒發情感的藝術形式,是培養學生藝術表現素養的重要途徑。我校高中生多數來自于鄉鎮,學生們普遍自信心不足,缺乏專業的歌唱能力訓練,因此演唱水平達不到理想效果。
(一)技巧不精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演唱水平,我們對高一新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對歌唱技巧不了解的占85%。平時課堂教學中也發現學生普遍喜歡借助網絡進行了解與模仿,對歌唱的發聲位置、氣息運用、腔體共鳴等沒有專業訓練。例如: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的學習中,學生們基本是拉扯喉嚨吼出來的,特別高音部分出現聲帶沙啞的現象。
(二)情感表達不夠
美國著名學者說“歌唱的首要目的是將歌曲的意義和情感傳達出來”??墒?,面對高中生這一群體,他們有自己的主見,能夠自主學習模仿,往往喜歡一些關于情愛、歌詞意義不大的作品。類似課堂中出現的愛國、愛家的歌唱作品,總是表現出缺乏相關的文化知識理解,因此對作品的情感表達拿捏不準。
(三)自信心不足
常言道“藝高人膽大”,意思是說當人們的技藝磨煉到一定境界,就毫無畏懼了。但是,就高中生而言,對于歌唱技巧、情感表達還沒有足夠的練習,肯定會出現自信心不足的。例如:課堂上,教師教唱一首新歌后,鼓勵學生進行演唱,但往往學生們都不愿意張口,或者需要多個同伴才愿意表演,這就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
二、高中生歌唱能力培養的意義
歌唱教學是通過對歌曲的藝術表現實踐活動,學習相關文化知識,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體驗歌曲的情感和藝術表現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實施美育、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那么,高中生歌唱能力培養的意義在哪?
(一)能夠增加實踐機會
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藝術表現是指通過歌唱表演等活動,表達音樂美感和內涵的實踐能力。在歌唱學習中,學生能夠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認知與了解,便能有一技之長,增加其實踐的機會。例如:在校個人才藝比賽、元旦晚會、校歌比賽、區聲樂比賽等活動中,都可以進行展示,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拓開眼界,積累更多知識。
(二)能夠豐富文化知識
文化是歌唱的基礎,培育學生的文化素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任何一首成熟的音樂作品,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支撐著,所以,在歌唱教學中,往往可以通過作品的演唱了解到相關的文化知識。例如:在京劇《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京劇的演唱技巧,還能重溫“項羽”與“虞姬”的歷史故事,并且可以學習到京劇“唱、念、做、打”、行當等知識。在此過程中,既讓學生領會歌唱能力,也提升其文化品位。
(三)能夠培養審美意識
審美感知是指對音樂藝術聽覺特性、表現形式、要素、手段及獨特美感的體驗,感悟,理解和把握。高中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在進行歌唱作品教學中,當他們掌握到相關技巧,并了解其文化知識后,便會形成一種審美觀念。在實踐過程中,能夠運用知識與技能更好地展現出來。例如:在歌曲《長江之歌》中,學生能感受到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增強民族自豪感,知道應該運用美聲的演唱方法達到聲音的共鳴,這就能培養其審美意識。
三、核心素養下,高中生歌唱能力的培養策略
前面提到,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和審美感知。歌唱教學是指通過鑒賞、演唱優秀聲樂作品,學習歌唱方法,體驗其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表現力。那么,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生歌唱能力的培養策略有哪些?
(一)學會鑒賞作品
1.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
曾經,有學者說“唱歌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耳朵和大腦”。的確,我們在處理作品時,更多要關注、思考其蘊含的文化知識,而不光是注重演唱的技巧。例如:在歌曲《我愛你,中國》中,表達的是海外兒女一腔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并且是故事片《海外赤子》的插曲,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影片直觀了解其內容,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再投入情感演唱。
2.了解正確的演唱技巧
歌唱總的來說是呼吸、共鳴、發聲、吐字等協同運動的動作。學生們在掌握音樂作品內涵的同時,必須有扎實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
(二)學會表現作品
1.創設良好的情境
就高中生而言,由于他們接觸的作品不多,對于許多歌曲需要教師引導下,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和情感相適應的情境,激發學生歌唱的興趣與欲望,啟發其注入更多情感去演唱。例如:在校本課堂教學中,學習粵劇旦角的唱腔,教師可以《荔枝頌》為例,準備花籃、荔枝等道具,讓學生親身體驗賣荔枝,從中理解粵曲的情緒以及贊頌荔枝的美好情感。
2.培養正確的審美意識
歌唱是學生音樂表現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的實踐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經驗。那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首先要不斷積累豐富文化知識,加強各門類藝術與歌唱的聯系,在實踐中結合;其次,要把握好作品的各種要素要求,如:力度、速度、節奏等。
結語: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痹诤诵乃仞B的引領下,歌唱教學不僅是技能傳授,而要融入文化知識、審美情趣等內容的學習,更好地適應如今提倡美育教育的時代潮流。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用歌聲啟迪受教育者的心靈,使其樂于歌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