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天娜
◆摘? 要:有人說小學語文是終身語文,而小學低年級語文是終身語文的啟蒙,是語文學習最關鍵的時期。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入小學階段以后,在一段時間里學習上普遍存在某些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施展才能,把學生的語文基礎打牢,為以后的學習語文發展助力。
◆關鍵詞:閱讀課;低年級;朗讀應用
作為一名老師,課堂就是陣地,我們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而我們語文老師教育學生的教材,里面幾乎都是一篇篇形式多樣的文章:故事、童話、詩歌、散文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上好每一堂閱讀課,在課堂上指導他們讀好每一篇課文,就能逐漸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
一、巧妙導入引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要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就要多想辦法。如《青蛙寫詩》是一篇童話,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開課時設計這樣的情境:屏幕上出示一只在捉蟲子的小青蛙,問:小朋友們認識這只小動物嗎?學生馬上興趣了。接著我再問:你們知道青蛙是怎么叫的嗎?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受到刺激,都模仿青蛙"呱呱"地叫起來聲。我接著說,青蛙說他要寫詩啦,老師帶大家去看看他是怎樣寫詩的好嗎?我就是這樣把學生引入到學習上來。
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猜謎語、猜字謎、做游戲總之我們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感興趣的事,設計各種有趣的情境,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來。
二、隨文識字好處多
識字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學生認識的生字越多,對他們閱讀和理解文本的幫助就越大,因此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極其重要。部編版教材的編排特點是,要求學生掌握的生字大部分分布在課文中,那么隨文識字就是學習生字的主要途徑。這樣處理有幾以下好處:
1.隨文識字能正音
有的老師在學生初讀課文幾分鐘之后,就把所有生字寫在黑板上或投影在屏幕上,教學生一遍遍地讀。雖然讀的形式多樣,但生字沒有任何的物質憑借,顯得干巴巴的,這樣做既枯燥無味又增加學習難度,而且學生也記不牢。因為課文中的詞語,語段等書面語言環境可以喚醒學生的記憶,為他們的識字提供輔助。如《田家四季歌》要求認識10個生字,其中“季”在全文中共出現6次;“辛苦”這個詞共出現2次。因此在初讀課文的階段,可以借助詞語、句子或自然段進行正音。就這樣,老師創造特殊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從詞語到句子不斷重復出現,在讀中正音,并起到增強記憶的效果。
2.隨文釋義更容易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最初的漢字,以字形描摹實物的形狀,大多一字一義。隨著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漢字也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而且由于表達的需要,很多漢字出現了引申、假借、轉注等意義變化,形成一字多義的特點。漢字因為語言環境的不同,意思也會不一樣,這就給低年級學生帶來理解困難。讓學生隨文理解字義就能解決這一難題。如二年級的《場景歌》最后一句這樣寫: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這里的“紅領巾”是什么意思呢?文字上的意思是物,但實際上表示的是人。同時教師帶學生隨文識字,并適當滲透漢字演變的知識,讓他們更容易讀準字音和正確理解字義。
三、理解詞句長知識
認識生字,理解字義,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句子了。低年級學生的語句理解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降低難度,指導他們了解句子的結構,學習怎樣把句子寫具體。
1.標出文中的句子
有經驗的低年級語文老師常常這樣做:學生學習了幾種標點符號后,就告訴學生,句尾有句號,問好或感嘆號的,都表示一句話結束了。在學習課文時指導學生給句子標號,看看課文或一個自然段有幾句話。
2.簡單了解句子的結構
低年級的課文中大多數句子都比較簡單,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完整的句式:
⑴誰做什么。如:玲玲得意地端詳看自己畫的畫。
⑵哪里有什么。如:山腳一有一堵石崖。
⑶誰怎么樣了。如:喜鵲在枝頭呼喚寒號鳥。
對于課文中結構不完整的句子,教師就要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把句子缺少的成分補充完整,幫助他們理解句意。這樣的點撥,讓學生對句子意思了解更透徹,也為他們拓展思維。
3.怎樣把句子寫具體
兒童語言的發展經歷了由單字重復的發音,到兩三個字的詞語,再到簡單的句子,一步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入小學階段以后,語文老師特別重視,讓學生能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然后指導他們把簡單的句子說具體或寫具體。
四、讀好課文建信心
我們知道,語言包含有書面語和口頭語,那是人們日常交流和交際的主要形式。語文老師不但要重視書面語教育,更應該堅決杜絕啞巴語言。
1.重視讀準字音
低年級課文識字量大,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如在文中找生字、生字卡片、摘蘋果游戲讓字、詞重復出現,并反復朗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錯誤,要幫助他們及時糾正。教師還要重視指導學生讀準一些漢語特有的語言形式,如輕聲、變調和兒化音等等。
2.要讀好句子
由于語言習慣的影響,低年級的學生在讀書時容易唱讀,這就需要教師長時間幫助學生糾正。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要讀出節奏,要讀好句子中詞組間的停頓;要讀好各句話的停頓。
3.長句的朗讀是難點
對于簡單句子的朗讀,學生相對容易掌握。對于長句,有些學生甚至到了三年級還需要老師的幫助。長句涉及語義停頓,容易因為停頓不當產生歧義。
總之,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可以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曾福金.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創新教學模式[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122+128.
[2]陳文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