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專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對法律的基本認知的學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共情”指的是教師通過換位思考來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針對性的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教師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本文將從運用多媒體教學、運用設問式教學、運用自由化教學這幾個方面入手,來分析“共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運用。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共情”;運用分析
對于小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影響到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對學生之后的一生都會起到作用。“共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運用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將從運用多媒體教學、運用設問式教學、運用自由化教學這幾個方面入手,來分析“共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運用。
一、“共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要性
“共情”指的是非當事人對當事人的情緒感受有著十分準確的如身臨其境一般的了解和體會。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著重培養的就是學生的感悟與體驗能力,從而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共情”既能讓教師了解到學生內心真正的情感需求,又能讓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和高效性,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二、“共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運用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還處在對抽象的客觀理論缺乏想象理解能力的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里擁有都是抽象的理論和冷冰冰的文字,小學生需要更加直接形象的接受道德法治教育。隨著如今信息技術的發達,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擁有足夠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直觀的圖片、音頻和影像,讓學生更加容易體會到課本里教的的內容,更加容易與課本里冷冰冰的生物“共情”,也能更靈活的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更加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感情。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的《可愛的動物》的教學時,不是所有的小學生都有條件去動物園里看到各種各樣真實的動物。書本上只有冷冰冰的名字和知識,學生很難對這些動物產生“共情”,也更加不會明白書本里提倡的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是為什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各種動物的可愛賣萌圖片或視頻,也可以給學生們播放關于虐待動物或環境生態的電影,讓學生在觀影后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既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了課本上的知識,也讓學生真正的的明白這些知識存在的意義。教師可以更詳細的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感情。
(二)運用設問式教學
“共情”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擁有大量的互動才能更好的實現,在互動之下教師和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對方。教師可以選擇運用設問式教學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既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解疑能力,也能讓學生真正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之前對今天要講授的內容進行一個貫徹全文的提問,讓學生在教學中自己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反復分提問與溝通之中,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的《生命最寶貴》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生命是最寶貴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反復的提問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到各式各樣的答案,比如“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因為生命是脆弱的”以及“生命是無法失而復得的”等等。讓學生從解答疑惑中自然而然的明白生命是最寶貴的,對這個結論有更加的深刻認知,也讓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更加了解每個學生的真實想法。
(三)運用自由化教學
“共情”能力的運用的前提是學生要擁有自由想象體會的空間。如果學生受到了限制束縛,思想只會一味的跟著老師的思想走,那么教師就無法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也就無法與學生產生“共情”。教師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應該注意多給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比如舉辦一些根據教材制定的自由辯論比賽、征文比賽、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學習到正確的道德法治知識的同時也不會丟失了自己想象的思維能力,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感情,達到師生“共情”。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的《我很誠實》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善意的謊言與誠實矛盾嗎?”為題召集學生進行辯論比賽,為勝利的隊伍準備一份小獎勵。利用學生的競爭性,讓學生更認真的對待這次辯論比賽。從學生的辯論發言中,教師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每一位學生心里的想法,也能讓學生對“誠實”的定義更加深入人心。在辯論比賽結束之后,教師可以以“我很誠實”為題舉辦征文比賽,從每位學生的文章里更加能看出學生在經過這次辯論賽之后對誠實的想法的變化,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感情。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小學生正處在需要大量道德法治教育的年齡,“共情”的運用可以更好的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幫助教師更深刻的了解到學生真實的情緒感受,提升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性。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運用設問式教學、運用自由化教學這幾個方法可以更好的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共情”。
參考文獻
[1]張曉輝.體驗共情行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20(09):42-43.
[2]林紅霞.把《道德與法治》課上成有"溫度"的課——談教師共情力[J].基礎教育課程,2018,(07):49-52.
[3]凌秀娥."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開展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20,(01):156-157.
課題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體驗 共情 行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研究”(課題編號:普教立項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