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梅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道德與法治課堂要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守正創新,始終讓紅色黨史沁潤童心,讓學生不忘百年來時路,讓革命薪火代代傳。文章在探討道法課重要性及意義的基礎上,提出將紅色教育與道法課融合的四點具體建議,既響應了新時代特征,也希望有助于提高新時代中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百年黨史;教學創新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它的政治屬性和育人屬性都決定了它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共產主義事業是一脈相承、不可分割的整體,決定了它的教學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而開展。文章就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守正創新,深入開展黨史教育問題作探討與思索。
一、道法課堂守正創新,初心使命不忘始終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如何“守正創新”?只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道法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才能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才能讓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才能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讓學生知道“四史”的主線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讓他們知曉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共同參與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當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這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本質所在、命脈所在、優勢所在。道法課堂要根據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充分體現時代的特征,以適應時代對培養新人的需要。
二、創新紅色教育形式,百年黨史沁潤童心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如何生動、鮮活地利用好紅色文化,延伸和發展好紅色精神?只有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運用形式進行創新,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使紅色文化經久不衰,充滿活力。
(一)因師而學,主動引領擔當
上好道德與法治課,講好愛黨、愛國、民族振興故事,關鍵在教師。一位好教師,往往是學生效仿的榜樣,作為學生為國奉獻的前導者、引路人,道法課的任課教師要自覺以堅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家國情懷、傳道情懷、仁愛情懷去影響教育學生。要主動引領擔當,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教材,創新教法,結合當前進行的黨史教育,在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莘莘學子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用愛心去澆灌,使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因事而化,把握教育良機
近年來,道德與法治課堂針對學生實際進行黨史教育的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一些影響教育實效的痼疾依然存在。如:學生對“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鮮血換來的”感受不深,因為“他們的幸福來得太容易”。又如,學生覺得黨史是過往歷史,和自己無關,黨史枯燥無味,不如故事精彩等,再加上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多元,新媒體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導致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導致學生對黨史的認識粗淺,道法課堂教育效果式微,錯失了很多教育良機。如何破解這個困局?“因事而化”的理念就是一個解決方向。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解決思想問題,聚攏人心,蹲下身子,與學生平視世界,及時梳理學生普遍關心的思想理論和黨史方面的種種熱點、難點問題。學生的問題就是教師的講課優質教學資源,教師要把握教育良機,用“年輕人的方式”點燃學生黨史學習的熱情,直面問題,服務學生的現實需求,滿足他們的情感渴望,學生就會入心走心,自覺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前進動力和智慧。
(三)因時而進,適應時代脈搏
道法課堂的教學內容要來源于時代、依賴時代、反映時代。道法課的黨史教育,就是要在恰逢建黨百年的重大時刻,“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讓輝煌的黨史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必須讓學生在新時代對黨有新的認識和思考,因時而進,適應時代脈搏,增強課堂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之時,特別是教學“中國有了共產黨”的環節,“新冠疫情”提供了一個新的時代素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尋找有關抗疫的資料,從初期的全民禁足、學生網課到現在的經濟復蘇、返校上課,對比西方一些國家的措施表現,開展沙龍辯論、分享疫情心路歷程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現實鮮活地結合在一起,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抓住時代的問題,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課堂教學,道法課就有時代感和吸引力。
(四)因勢而新,展現創新活力
道法課堂黨史教學“因勢而新”,結合世界新變局、社會新變革,適應學生學習生活新常態,更新教學手段,用內容新鮮、形式新穎、表達新穎的方式,讓黨史教育在學生中走心走深,贏得學生“芳心”。要學會讀懂少年心,秒懂少年話,鮮活紅色故事,用好紅色資源,讓黨史教育熱潮在他們心中澎湃,讓家國情懷、紅色基因隨著“紅船”真正在學生的心中“起航”。
用年輕人的方式講述“過去的故事”。為了真正讓黨史走進學生心中,道法課要充分利用學生易接受“互聯網+”新事物的年齡心理特點,用好數字網絡技術,可以通過制作融媒體產品、移動端互動產品、3D模擬、5G+VR體驗等形式再現歷史,讓學生在觀看、互動和體驗中近距離感受歷史的溫度,讓中國共產黨鮮活的百年奮斗史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比如:在教學《富起來到強起來》這節課時,可以利用新華社推出的建黨100周年線上創意H5作品《2021,送你一張船票》。還可以用學生喜歡的“RAP+告白”形式,用說唱向黨表白,用新鮮的元素表達純粹的情感,把最具時代特色的聲音唱給黨聽。又如,可以用短視頻、游戲闖關等沉浸式教學模式,設計游戲關卡,布置場景,讓學生在游戲中化身歷史的親歷者,通過角色扮演、任務闖關、劇情設定、機關解密、虛擬人交互等時下前沿方式,再現歷史人物和事件,甚至實現與革命先輩隔空對話、面對面交流。通過學生用戶聚集的抖音等平臺加強傳播,讓黨史學習教育插上科技翅膀、打上時代烙印,使學生樂于接受、喜聞樂見,讓學生與黨的歷史產生深度共情共鳴。
用學生的視角組織研學和“口述歷史”實踐活動。梅州紅色資源豐富,三河壩戰役遺址、梅南九龍嶂革命舊址群、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交通中站舊址等要發揮梅州紅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發生在梅州的浴血奮戰史、艱苦奮斗史、改革發展史,大力弘揚蘇區老區精神,打造一批富有梅州特色的社會綜合實踐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生命教育基地給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讓學生在中國共產黨歷史面前不再只是聽眾和觀眾,他們自己也可以是“當事人”“講述者”,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視覺去學習黨史,感悟前進的力量。另外,道法課堂可以布置“口述歷史”實踐活動,找尋身邊的革命前輩,聽他們講述過去的革命事跡、那個年代的英雄故事、觸摸他們保存的紅色文物等等。通過歷史情境代入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探究、實踐中了解黨的歷史變遷、苦難輝煌和巍然挺立成為百年大黨的偉大功績,體悟先輩們的艱苦和英勇,將紅色基因植入他們的心中,并且外化于行,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黨史不僅屬于過去,更連接著當下和未來,黨史中蘊藏的寶貴精神財富,終將由青年一代來繼承、發揚和堅持。只要道德與法治課堂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守正創新,始終讓紅色黨史沁潤童心,少年就會不忘百年來時路,讓革命薪火代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