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麗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兩個重要模塊,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重要手段。新課程改革進程中,群文閱讀方式逐漸興起,成為文本閱讀的一種有效手段,對閱讀教學產生了積極影響,教師立足群文閱讀實施讀寫結合教學具有現實意義。從組織自主探究、鍛煉閱讀習慣、設計仿寫練習三個方面闡述群文閱讀下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針對性地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通過閱讀和交流理解文本的教學方式。讀寫結合是指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的綜合教學方式,對提高閱讀與寫作質量有著積極作用。以群文閱讀教學為立足點,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是一次有益嘗試,教師應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保證群文閱讀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性。
一、組織自主探究,總結文本內在規律
群文閱讀的特征是議題開放、文本之間存在關聯,且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可見,文本之間的聯系是群文閱讀的切入點。因此,基于群文閱讀開展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文本內容設計適宜的議題,選擇高度關聯的文本,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分散的文本中提煉、歸納和總結有效信息,從而發現文本之間的內在規律,并能順著規律進行閱讀理解。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讓他們從不同文本找出共性與特性,并結合文本內容進行針對性理解,充分掌握有效的寫作技巧[1]。例如,教學《四季之美》時,教師以“寫景文”為議題,選擇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海濱小鎮》《海上日出》《四季之美》四篇文章開展群文閱讀,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總結出文本之間的內在規律。經過閱讀探究發現,作者描述的景物對象各不相同,但寫景時均遵循特定規律,《美麗的小興安嶺》《海上日出》《四季之美》都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海濱小鎮》則先寫海邊景色,再寫小城景色。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文本的寫作技巧、修辭手法進行總結歸納,促使他們明白面對“寫景文”應如何構思和立意,在群文閱讀中掌握寫作知識,實現讀寫結合的目標。
二、培養閱讀習慣,提高群文閱讀質量
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意識層面促使其主動閱讀,從行為層面促使其做好筆記,即在閱讀行為中增加做筆記的行為,邊讀邊記,讀寫有機結合,充分保證群文閱讀的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重難點及文筆精華作筆記,如此既能梳理閱讀思路,又能積累扎實的閱讀素材,幫助他們確定寫作思路,深化理解文本內容,并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2]。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時,教師設計了“人物描寫”的議題,利用《摔跤》《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兩莖燈草》《刷子李》四篇文章進行單元整組閱讀,要
求學生對單元文章進行系統閱讀,利用對比的手法確定人物描寫的異同點,并做好筆記,重點標記文中刻畫人物特點的語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通過結果發現,有些學生側重從語言、動作層面剖析人物性格,有些學生側重人物描寫的關鍵詞,有些學生側重分析不同文章對人物描寫的手法。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記筆記,大致了解了單元組文的共性與特性,掌握了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同時鍛煉了閱讀與筆記結合的習慣,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設計仿寫練習,增強讀寫訓練效果
仿寫是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它基于文本表達技巧,包括內容仿寫和形式仿寫兩種類型。學生通過對文本素材的閱讀理解,明確其語言、結構、修辭等基本要素,結合已有知識經驗進行仿寫練習,從中獲取語言知識,鍛煉寫作水平。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選擇適宜的仿寫示例,組織學生完成立意、構思到仿寫練習的全過程,發揮以寫促讀的作用,促使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內容,升華思想境界,鍛煉寫作能力[3]。另外,根據議題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結合已讀文本梳理個人思路,表達個人觀點,全面體現在作文的語言之中,達到寫作訓練的目的。例如,教學《松鼠》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設計“動物特征描寫”的議題,并選擇《鯨》作為群文閱讀素材,從中了解不同文本的說明內容、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的不同之處。同時,組織仿寫訓練,選擇《松鼠》第四自然段描寫松鼠搭窩的內容為仿寫示例。最后要求學生深入閱讀習作例文《鯨》,完成習作“介紹一種事物”,將閱讀中掌握的說明方法與語言知識運用在作文之中,彰顯個人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以群文閱讀為立足點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可行且有效。教師應保證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凸顯文本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良好的讀寫結合學習習慣,深化閱讀體驗,提高寫作能力,發揮群文閱讀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萬虹.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20-22.
[2]張愛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有效指導策略[J].華夏教師,2020(23):64-65.
[3]周曉虹,李建生.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J].江西教育,2020(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