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承載著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并不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滲透對語文教學以及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基于此,首先簡要概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進而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對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教學角度來說,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有效地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更富有文化內涵,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從學生健康、全面發展角度來說,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這對于現階段素質教育中所要求的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滲透是目前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基礎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識字是非常枯燥的,因為通常情況下識字教學都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生字的反復讀和寫的練習,再加上學習生字的組詞,單一、無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識字學習提不起興趣。中國的漢字具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大部分都是象形字,都有其演變的過程,象形字的發展與演變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逐步滲透這方面的傳統文化。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山”“火”“人”等生字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甲骨文的圖片,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這些漢字最原始的形態,然后用流程圖或者動圖的形式給學生播放這些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漢字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滲透有關甲骨文的一些內容以及我國漢字的文化等。這樣學生不僅見識開闊了,而且對漢字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內容,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很多小學生能夠背下來很多古詩詞,但是對于其中所傳遞的思想情感以及古詩詞的內容他們理解得卻十分有限。其原因在于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將重點放在了學生能否會背誦、會默寫上面。實際上,小學語文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比如作者的思想情感、古詩詞的喻義等,大部分古詩詞所傳遞的都是一種正面的思想情感,如愛國、思想、親情、友情等。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來強化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深入理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例如,在進行《石灰吟》這首古詩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作者的生平、創作背景等的介紹讓學生加深對古詩的了解,同時在講述作者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高潔情操的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也能生發愛國的情感。
(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也多以閱讀材料的形式呈現,在閱讀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尋找更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切入點。例如,在進行《北京的春節》《臘八粥》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就可以滲透一些有關我國傳統節日文化方面的內容,包括節日的來源、節日的風俗以及節日的寓意等,并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再例如,進行《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等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滲透有關親情方面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能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還報父母之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起到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另外,傳統文化的滲透也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度理解,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包括識字教學、古詩詞教學以及閱讀教學中等都要積極滲透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田雅梅.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12):37-38.
[2]章燕君.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J].課外語文,202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