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摘 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即將進入初中學習階段,這一時期的數學知識難度會越來越大,對學生綜合素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經常會被忽視,更多關注學生是否理解記憶了相關公式,能否正確回答問題,但在很多時候學生做錯題的原因與閱讀不清晰密切相關。閱讀是學生解題的第一步,閱讀能力直接決定了學生解題準確率,基于此,教師要認識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教師要注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數學相關知識。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觀念,在實踐活動中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礎,也為順利過渡到初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創新教師教育理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自身的教育理念很重要,應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在教學中認識到文本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內容,解決數學問題,仍然需要仔細閱讀題目,這樣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意思,從而正確解答。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多鍛煉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為學生創造鍛煉機會,在鍛煉中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部分知識點學習中,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材料,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掌握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情況,之后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認知上的偏差進行糾正,從而幫助學生扎實掌握這部分內容。
二、創設趣味課堂活動,強化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的提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在培養高段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時,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設趣味課堂活動,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其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相結合,從而創設趣味課堂活動。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性設計教學活動,確保各層級學生都能回答,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強化學生閱讀能力。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先提出問題:在計算中如果計算結果不是整數要如何計算,先引發學生思考,思考后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花花過生日邀請了8個好朋友來到家里,現在大家要開始吃蛋糕,問如何才能平均分配蛋糕呢,誰能想出辦法解決?”此時學生會認真思考到底怎樣才能平分蛋糕?學生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認真閱讀問題內容,在全面了解題意后找學生進行表述,確保學生掌握題目內容,這樣學生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三、捕捉閱讀重點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數學學科要求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數學公式、概念,而這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對于小學生而言記錄這些知識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數學內容,尤其要找準閱讀中的重點內容,反復思考并從中尋找規律,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知識點時,為了確保學生扎實掌握分數乘除的數量關系,并在實踐中有效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內容開展教學工作。比如,爸爸的月工資是7000元,工資的七分之二用于每月的房貸還款,其余的工資需要用于生活和其他費用的支出,其中生活費占用其他支出的五分之一,問每月生活費需要多少?這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學生的參與興趣非常高,主動參與課堂探究活動,在探究中掌握了本節知識點,并認識到這部分內容在解決生活問題上的重要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尤其是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中要結合高年級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為學生升入初中學習數學知識打好基礎,從而實現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葉海堤.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2021(3):95-96.
[2]吳雅彬.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