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合
【摘? ? 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關鍵,既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參與有意義的學習,也能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自主學習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無論是為了實現減負提效這一基本任務,還是要促使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小學數學教師都要及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順利建構數學知識框架。本文也將客觀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7-0046-02
The Guiding Method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Wenf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uichuan Town, Weiyua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ANG Linghe
【Abstract】Cultivating pupil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It can not only highlight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course of subject teaching, enabl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meaningful learning, but als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relevant knowledge autonomously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whether it is to achieve the basic task of reducing burdens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or to promote student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must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a timely manner so that students can successfully construct a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ramework. This article will also objectively analyze which aspect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start with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bility to learn; Training strategy
眾所周知,受到“唯知識論”思想的直接影響,小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學習行為一直偏于被動接受、機械應付的狀態。即便有少數學生會主動回答問題,卻依然由教師掌控著課堂教學進度、教學模式,學生的自主性不強,也一直難以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主動協調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要引導學生積累有效學習經驗,穩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漸漸學會學數學,也能愛上數學學習活動。
一、實現預習監督,培養自學意識
預習,即預先學習、提前學習。由于小學生的行為自制力不強,缺乏預習的意識,因此教師應該想辦法監督學生,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前認真、仔細地預習數學知識。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在初期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統一預習數學知識,讓學生自主應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還應圍繞預習結果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意識。當小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預習任務時,教師則可使用多種導學工具,如微課、導學案等指引學生自主預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長期的預習活動經驗下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就如在“什么是周長”一課的教學中,由于筆者在前期的“平面與幾何”知識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自畫出了平面圖形,學生也知道一個圖形是由幾條邊、幾個角組成的,所以學生本身便能利用這些知識去解釋“周長”這個數學概念。因此,為了讓小學生自主預習本課知識,筆者利用一次課間活動組織全班同學在教室內自主預習本課知識,閱讀數學教材,觀察教材插圖,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一下什么是周長。同時還監督學生自主解答教材例題、課后習題,希望學生能夠認真地預習數學新知。在筆者的監督與指導下,本班學生都能認真預習數學知識。且由于本課知識的整體難度不高,學生也能正確認識“周長”這個數學概念。教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后習題檢測任務,鼓勵他們自主應用周長的概念進行解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暴露出認知盲區,筆者及時搜集錯題資源,據此分析本班學生的認知問題,并由此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這種做法可以讓小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且預習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二、開放教學形式,突出學習能力
雖然課前的預習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實現自主思考,教師也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指導活動,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在數學課上順利建構數學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先學后教、生本教育原則,突出小學生的課堂地位,讓學生順利參與數學探究,進而圍繞學生的學習訴求輔以數學指導,提供數學材料,讓學生順利建構數學知識框架,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則應根據教學需求確定具體的先學后教教學形式。
就如在“地磚的周長”一課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據此解決現實問題。經過前期的數學學習,本班學生基本上都能獨立探索圖形的周長問題,所以筆者就在數學課上組織了一次“小講師”教學活動。具體的操作形式為: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正方形,學生需自告奮勇到講臺上測量正方形的四條邊長,解釋周長的概念,然后據此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由于測量活動、計算活動都比較簡單,所以當學生紛紛舉手要講解這一問題的解題思路時,筆者選擇了一名學困生,讓這個學生使用直尺測量正方形的邊長,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筆者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觀察和計算正方形周長的特殊規律,而基于自己對正方形圖形結構的理解,本班學生最終也總結出“正方形周長=4×邊長”這個結論。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筆者及時表揚和肯定了學生,然后繼續展示課堂習題,鼓勵學生自主應用這一數學公式解答相關問題。
三、重視學習反思,優化學習心態
在培養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反思性學習活動至關重要,因為小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反思總結學習經驗,分析每一種學習方法的優劣勢,進而再針對性地調整自身的學習行為,使其進一步積累有效學習經驗??梢哉f,只有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學習能力,才能讓他們長期堅持學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優化學生的學習心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地磚的周長”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反思自身,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學習經驗。在此過程中,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希望學生能夠真誠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比如,有一個學生表示自己在課堂上的發言不夠主動,雖然也猜想了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方式方法,但是害怕出錯,不敢表達,錯失了發言機會;有一個學生則表示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非常理想,因為雖然自己本身就不擅長推導數學公式,但是很快就發現了計算正方形周長的特殊點,合理猜想了正方形周長與正方形邊長之間的關系,樹立了學習自信心。基于此,筆者指導學生歸納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基本思路,總結了測量圖形邊長、連加圖形邊長、歸納數學公式這一系列解題思路,希望學生可以利用本課知識去求解其他平面圖形的周長。
四、結語
總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科教學效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經之路。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以學習主人公的身份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有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檀子祿.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意義及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26).
[2]馬曉霞.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8(24).
[3]白振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4).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