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達
摘要:語文的學習是我國小學時候的重要課程之一。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水平,了解大概的語文知識,是小學時期的一個授課目的。課后的作業是加強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內容的方式。課后的作業可以說促使了學生所有科目的學習,是了解學生有沒有學會的一種方法。小學上語文課的時候,任何影響上課質量的地方都不能夠被輕忽。由于課后的作業一般不在上課的時候進行,而且在學生寫作業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有限,因此教師有必要重視課后作業的選擇,支持學生通過作業進行學習,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提高知識水平,科學合理的課后作業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本文結合當前的一些實際情況,對小學課后作業的設計進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和優化
引言:
語文課程是小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小學的語文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語文課程的開設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形成,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德育方面的素質。家庭作業是語文授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是鞏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實施延長性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課后作業能夠鞏固學過的內容,豐富大多數學生的知識積累,是增強大多數學生自主意識和成績的一種有效方式。但目前部分教師沒有重視語文的課后作業,仍然采用舊的上課方式安排傳統的作業,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窒礙了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現在要求的教學要“以人為本”,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培育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法。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的現狀
1.1作業設計的目標不明確,重復作業多
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比較單一,內容乏味,而且重視學生的測驗成績。很多老師都是為了學生的測驗分數高,因此,大多數老師都是布置很多重復作業給學生,老師認為學生做到作業越多越好,做的越多,自己記得越多,能力越高。事實上,最初對學習的強烈興趣,逐漸被反復的書寫打破,不再受到任何思想的引導。同時,對于一些困難的知識內容還是沒有學會。
1.2作業中知識鞏固題較多,應用實踐題少
許多老師留作業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果,學生被要求復制大量的內容,并在課后一直練習。學生甚至被要求購買大量的東西,然后完成主題。然而,很少有學生被要求把自己學到的內容使用到社會生活中,導致學生不能夠多方面發展。
1.3作業形式單一,現成內容多
文本中的不認識的字詞、重點內容、課文后面的練習以及一些資料上的題目成為課后作業的主要內容。多數老師在布置自己的作業時,只要讓學生打開配套的練習冊,選擇其中的幾道題目或者進行全選,然后向黑板上一書一寫便高枕無憂了,很少能夠根據自己班級的學生所需要和掌握的知識實際情況,親手設計一些適應學生的興趣,并且使學生更加樂意地完成的作業。久而久之,教師也干脆給孩子們布置一些簡單、易改的作業,拋開了那些在選編精湛、文質并茂的課堂教材,拋開了在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吸引到更多年輕人的課程內容,被輔導性的資料、練習冊、仿真試卷牽著走。
二、優化設計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的策略
2.1提高作業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老師首先要掌握適量的原則。如果作業量太大,學生就會把它當作負擔,會產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少,學生會在幾分鐘內趕完它,這樣就不會實現作業的作用,因此,老師設計的作業要保證量合適,不能太多,不能太少。另外,在作業的設計中,老師還應該把握愉快的原則。如果家庭作業過于呆板,屬于傳統的作業,學生就很難自行地完成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就成為學生的一些包袱,使學生感到不快樂。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想讓學生熱愛家庭作業,老師必須讓它變得有樂趣。具體來說,老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好的作業。
在比如說,學習《在牛肚子里旅行》之后,文章講解了蟋蟀紅頭被牛吃進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頭并沒有因此放棄,在一旁一直鼓勵,紅頭努力堅持找到時機在牛嘔吐的時候逐步返回到嘴里,在生死關頭紅頭終于想辦法在牛咳嗽的時候逃了出來,所經歷了一次驚險的冒險。學生掌握大概內容后,教師可布置下作業,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的經歷。有學生圖畫十分活潑,將一個牛的各個部分都勾勒的十分詳細。一開始紅頭進入了牛的嘴巴里,紅頭跟隨著草一起運動,從第一個胃到第二個胃,在第二個胃經過旋轉后,經過嘔吐,又從第二個胃到了牛嘴里。終于,紅頭又看見了生機。可是它已經一動也不能動了,青頭正在牛背上為紅頭千鈞一發而興奮。在這樣的設計下,不僅帶動了學生全面回首上課的知識,更有助于讓學生具備想象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
2.2豐富作業內容
小學的語文學習中,語文本身是一個與與生活聯系密切的科目,其內容十分豐富,對學生的要求也十分高。老師也可以通過作業實現良好的積累,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德育方面因素的養成,學生的閱讀、寫稿等能力不是一下子養成的,而是要重視平時的累積。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老師可以讓學生每天自發地記錄一些好的話語,作為未來自己寫稿的材料。課后作業的內容應該涵蓋各個方面,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素養。特別是,例如,老師可以分配這樣的任務,可以要求學生搜集盡可能多的有關秋天的古詩,如《楓橋夜》、《秋語》、《月夜思兄》等,讓學生們舉行朗誦比賽,看誰背得最好。同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配對詩”分為兩組,一組說第一句,另一組說第二句。這種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和興趣。學生喜歡競爭,這種競爭形式使他們更加投入
2.3多樣化作業形式
對于小學語文作業來說,目前的作業類型比較簡單。一般來說,它是在閱讀,寫作和寫作方面的訓練。這種形式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相對簡單,尤其不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在設計作業時,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考慮學生在這個階段需要什么,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布置作業時,老師應該注意形式的多樣性,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過程中,本文顯示了深刻的父子關系,這節課后,老師可以設置一些口語練習,讓學生來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模仿“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角色,想象父子的感受,讓學生設計他們將有什么樣的對話。學生們可以在作業紙上寫字,第二天帶著全班同學一起表演。這種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許多學生厭惡家庭作業,也就是說,學生覺得每天都是同樣的過程一遍又一遍,而且自己的能力沒有提高。做作業是很辛苦的工作。這樣的方法扭轉了同學們的誤解,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設計形式,讓同學們愛上作業。
結語: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是許多學生頭疼的問題。老師必須通過科學的作業設計來改變大家的認識,使學生能夠發現作業的樂趣,在安排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作業類型的豐富性,同時,老師應該適度,學生應該有一定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及時地通過作業鞏固和復習,在作業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梅花.淺談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8):67.
[2]譚曉琴.淺談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的優化[J].知音勵志,2019(0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