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娟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數學知識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數學成績,也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數字的魅力,明白最基本的數理關系,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相應的數學思維和理性思維。這也意味著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除了針對知識內容展開教學,還要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本文將圍繞德育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技巧展開案例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德育元素;融入
前言: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經驗,在日常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適當融入德育元素,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接下來將結合相應的教學案例,為大家進行詳細講解。
一、數學知識與德育內容相結合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大多數數學知識是比較簡單的。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只需要花費較少的時間就可以基本掌握課堂上的重點內容。所以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深度挖掘課上的教學知識,幫助學生升華課上所學數學內容。為了進一步豐富課堂容量,數學教師也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德育內容相結合,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就在課堂上建立起了一個簡單的教學情境,以本地最近召開的全民運動會為例,半程馬拉松項目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關注,教師可以以此為話題提問:是否了解過半程馬拉松的相關內容?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有什么區別?經過對這個問題的詳細探討,學生會得出半程馬拉松就是在原本距離較長的全程馬拉松的基礎上截取出來的,相比較原來的比賽,半程馬拉松距離更短,對選手的體能要求更小,是一項適合全民參加的鍛煉身體的體育項目。以此為例,教師可以將全程馬拉松設置為一個“單位1”,而半程就是單位一中的1/2或1/3。經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事例馬上明白“單位1”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理解分數和整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在教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還利用課堂上建立起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了解了更多的體育知識,培養了學生熱愛運動,敢于挑戰的精神,無形之中就完成了數學課堂上的德育滲透任務,既培養了小學生的運動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有效利用課堂上的數學題目
小學階段的學生整體理解能力比較弱,所以教師在講解很多知識的時候不能夠只沉迷于抽象的概念理論知識,而是應當將相關理論與具體實際案例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理解案例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概念性的知識。所以日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筆者也非常注意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更多的數學計算題,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大量練習,鞏固個人的數學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講解這些數學習題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習題建立起來的教學情境,滲透一些德育內容。
例如:在教學“面積”的相關內容時,有很多數學問題都是圍繞具體的生活案例展開敘述的,比如涉及到我國的農業分區面積、臨海面積等相關數據。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還沒有接觸這部分知識,所以教師可以把這些問題利用起來,一邊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單位的概念,一邊讓學生深度掌握這些常識性內容,豐富學生對于環境的認知。比如上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我國的農業種植面積拿出來,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學習1950年17我國的種植面積以及2000年我國的種植面積,再到現如今我國的種植面積。通過一組簡單的數據,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生產面積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并且明確這些變化是由什么因素導致的。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趨向專業化,呈現出了非常明顯的區域化特征:但另一方面,隨著環境破壞,土壤污染等多種問題的出現,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縮減。教師結合數學問題與相關的背景知識,為學生講解面積單位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了解了很多常識性內容。學生在課堂上一邊聽講就可以思考如何采取恰當的措施保護環境,從小樹立恢復我國種植面積,保護土壤的理想目標,有利于完善數學課堂上的德育滲透。
三、積極開展數學德育教學活動
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相對而言比較輕松,整體的教學時間和教學流程都不算緊張,所以教師往往可以擠出一些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在創建數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多種因素,主要包括學生最近正在學習的數學知識,以及教師希望在數學活動中取得的其他方面的教學成果。比如在德育方面,教師通過舉辦一場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否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學生個人品質,都是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認識負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展一場教學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玩“數學小銀行”游戲,游戲剛開始的時候,全班學生都有基本的金錢數額,教師會拿出一些物品在活動上拍賣。學生需要用手中的金錢買下自己認為升值空間最大的物品,之后這些物品會開始升值或貶值。慢慢的,有些學生手中的金錢會翻倍,也有一些學生會遇到虧損的情況,余額甚至會變成負數。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會初步體會到參與投資的基礎模式,也會感受到在賺錢或者虧錢的時候,自己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可以趁此機會告訴學生,想要不勞而獲其實也需要付出代價,原本我們通過踏踏實實的努力,可以將自己手中的本金一點一點積累到更多。但是如果總是想著不勞而獲,靠投資賺錢,那么最后虧損的可能只能是我們自己看著自己賬戶上的余額變成負數,大家心里肯定也不好受。通過這樣的德育教學,學生會明白,只有努力是不會騙人的,其他一切投機取巧的心思都是不可取的。在參與這場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更多有關數字、數學方面的知識,也進一步培養了自身的道德水準。
結束語:
好的教育是德育為首,質量為本。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要想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人才,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充分把德育元素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新的知識,學會做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魏連義.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5):226-227.
[2]應佳鋒.小學數學中德育滲透有效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