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琪琪
【摘要】文章闡述了美術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重點提出了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方法,能夠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提升;核心素養
小學生普遍喜愛美術這門課程,很多小學通過美術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小學美術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思考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將對于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發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美術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從小學美術核心素養內容的構成來看,既包括對圖像的識別,也包括美術表現、日常判斷、創意實踐和對文化的理解等等。
圖像識別是指小學生要具備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能夠對美術作品中的一些圖像與符號準確地識別與解讀。
美術表現是指小學生針對一幅美術作品,能夠準確地說出作者運用的繪畫技術和想要表達的美術風格,或是傳統,或是現代,了解作者想要通過作品傳達的情感。
審美判斷可以理解為是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小學生應該掌握基本的色彩與構圖技巧,從中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
創意實踐是指了解美術作品的創新思維,激發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形成創意實踐能力,在今后的繪畫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運用。
文化理解相對復雜,要求學生能夠從文化的角度來欣賞美術作品,分析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內涵,從而實現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開展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與技術落后
目前很多小學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法和技術落后的現象。很多小學美術教師最常采用的教學形式是示范教學,較為注重知識灌輸,特別是在對某一作品進行講解時,主要講述一些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能。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枯燥,無法讓學生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真正魅力,不利于學生美術熱情的培養,使學生無法將美術作品與生活有效結合起來。雖然現代化教學技術已經融入小學課堂當中,但很多美術教師采用的還是黑板、粉筆這樣傳統的教學工具。部分美術教師存在對美術教學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對美術課程創新投入足夠多的關注。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教學理念出現偏差
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理念上出現偏差,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和課本內容的講授,而真正運用到學生實踐繪畫過程中的講解較少,忽視了學生自主性發揮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能夠為學生帶來的益處,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沒有意識到學生必須通過不斷地實踐、摸索來發散思維,了解繪畫的技巧,了解操作理念,一味采用背誦理論知識要點的形式,無法達到更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師生缺乏溝通
目前,小學美術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的現象比較常見。小學生年齡較小,對身邊事物很好奇,在美術課堂上容易產生興奮活潑的情緒,有可能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很多美術教師為了更好地把控課堂秩序,會壓制學生這一天性,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氛圍較為嚴肅。但這種授課形式比較死板,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不利于美術教育的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少溝通,學生有問題時也不敢向教師提出,缺乏表達自己意見與想法的機會,不利于小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和全面健康發展。
三、開展小學美術教育的策略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境
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與技術,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信息技術感興趣這一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建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喜好設計出更為符合教學情境的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美術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工具來創新教學模式,將抽象的教學內容以直觀的動畫或視頻形式呈現給學生,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從他們感興趣的點入手,進行美術知識教學,給學生營造一種既具趣味性又能傳授他們美術知識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教學當中。美術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感知到美術知識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美術教師應盡可能地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秉承創新型的理念,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欣賞和創作美術作品,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提高美術核心素養。美術教師也可以運用情景教學形式,將一些重點、難點融入情境教學當中,讓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小學美術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美術教師應具備創新意識,它是美術教育進步的源泉,要通過創新的教學形式發揮出美術教學的真正作用,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創作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式教學形式,在發散學生思維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指導,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解決繪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具體而言,教師采用引導式教學形式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思考。以往的美術課堂相對死板,教師如果讓學生在主題范圍內適當進行創新,隨心所欲地繪畫,并給予一定的指導與鼓勵,將能夠讓學生充滿成就感與滿足感,產生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初期就要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盡可能理解學生的想法與創作內涵,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潛移默化地實現其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實施游戲化教學,以肯定的語言表揚學生
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與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美術學習當中。比如,美術教師可以用游戲的形式組織小組比賽,讓學生把眼睛蒙起來,觸摸不同的玩具,然后根據自己觸摸的形狀和感覺來繪畫,將自己觸摸到的物品繪畫出來,可以用點、線、面、顏色等來充分描繪自己觸摸到的物品。比如說,用直線可以表示非常光滑,用折線可以表示表面凹凸不平,用波浪線表示外表的柔軟,然后對比學生的繪畫與實際物品之間的差異。采用這種游戲形式,能夠讓學生充分調動感官,結合生活實際,在美術創作中有更好的表現,從而促進其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和學生共同總結,共同進步,爭取研發出更為適宜的游戲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美術繪畫技巧,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并適時表揚學生,增強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自信心。美術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樂觀的態度,增強學生美術繪畫的自信心。
比如在學習畫臉譜時,學生非常感興趣,且有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各個臉譜的類型,找到自己喜歡的臉譜來創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而不是扼殺他們的好奇心與創造性思維。以往的固定思維模式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核心素養培養是極其不利的。教師要盡可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積極予以引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提升他們美術核心素養。
(四)合理布置課后作業,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所謂的美術表現能力,指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造型意識和空間概念之后,對不同的材料進行運用,繼而展開藝術創作,對自身的價值觀念、個人情感和創作意圖進行表達的能力。總而言之,美術表現能力可以看作學生在藝術領域的實踐操作能力。
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合理布置課后作業,一方面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教師應當對課后作業進行巧妙設計,夯實學生的美術基礎,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藝術創作,讓學生將課堂上將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更好地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促進學生美術表現能力的發展。比如在組織“化妝舞會”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制作舞會的頭飾。在課后任務中,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對家庭中的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充分利用,制造出多樣美麗的頭飾,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的課后作業能夠讓學生在課下時間實踐自己的創作構想,對各種材料進行搜尋,與父母合作設計樣式,搭配色彩,動手縫制和裁剪,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動手能力,而且能夠基于藝術視角對生活進行觀察和創造,促進其美術表現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總之,要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教師要了解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在此基礎上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創新教學方法與技術,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師生溝通互動,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參考文獻】
喬蓓蓓.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100.
吉鳳蘭.淺談小學美術核心素養時期的“情景教學”[J].小學生(中旬刊),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