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各科目的教學成果。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由于生物學知識本身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學生往往很難融入課堂教學中,為高中生物教學成果的提升起到了一定阻礙作用。而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從多角度對教師和學生起到輔助引導作用,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能有效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的負面影響,對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文章通過對支架式教學的概念與基本原則進行分析,提出了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建構策略。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高中生物;建構主義
一、 引言
受各種新的教育理念的沖擊,高中生物教學正在逐步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但受傳統教育思維慣性,加上中國教育和考試體制的影響,很多新的教育理念由于對傳統教育模式的顛覆性過強,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而支架式教學作為一種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對傳統課堂生態的影響更加溫和,能夠逐步將師生的認知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不僅能有效提升當前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還能夠為后續教育生態的改革提供先導性作用,對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支架式教學模式概述
支架式教學是為學習者提供理解知識的概念框架的教育模式,這種概念框架能通過將復雜問題進行多次分解,引導學習者逐漸理解深入知識,從而使學習者對所學知識有更深一步理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共有如下幾種支架類型:其一是問題支架,指教師為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是最常采用的支架類型。問題支架適用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且對學習目標存在一定距離,可以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設計與知識相關而又層層遞進的問題支架,讓學生根據支架不斷思考、探索、提升,構建基于問題串的教育模式;其二是建議支架,主要應用于學生自主思考時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教師則為其適當的提供策略、方法的建議,幫助學生度過學習瓶頸。建議支架在實際應用中通常以陳述句的方式出現,能夠幫助學生找到便利的解決方法,同時又預留一定的思考攻堅,能夠發揮其引導性的價值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是圖表支架,指用流程圖、概念圖、思維導圖等形式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知識框架。圖標框架能夠將原本抽象的知識脈絡以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反饋出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適用于一段課程結束后進行總體性的回顧,并與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聯系,能夠有效完成概念間關系的構建;其四是工具支架,即借助多媒體、模型工具、網絡資源等教育工具輔助開展教學工作,將原本抽象、靜態的知識以具象、動態的方式表現出來,能夠讓學生有效理解原本復雜的理論知識;其五是實驗支架,即借助生物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驗證并鞏固知識,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思維,在培養理性思維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其六是范例支架,即利用具有標志性的案例或實驗結果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為后續知識的學習提供示范參考。
三、 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學需要轉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立足于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在尊重學生意識的同時尊重其已有的知識基礎,從而重構學生在課堂中的身份定位,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在一系列教育支架下主動探索問題、獲取知識,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強、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教育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提升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水平。
(二)構建教學情境
知識的產生往往源于一定真實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通過構建真實情境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通過主動探究獲取并鞏固知識。相比其他學科,生物學的知識抽象難懂,且知識脈絡相對復雜,如DNA分子中腺嘌呤、鳥嘌呤等組成的分子結構、生理生化特性等各有不同,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才能完成記憶。而在課堂教學中構建真實情境,能夠讓抽象、復雜的知識點以更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如通過動畫演示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分子生理生化特性的了解,能夠有效降低生物學知識的學習難度。
(三)注重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學生的交流和協作。在高中生物之家是教學中,需要融入合作學習環節,體現出建構主義的核心教學思想。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各自的觀點,并通過吸收其他人的觀點不斷改進、調整自己的觀念,從而構建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四)以任務為導向
高中生物教學需要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才能為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學需要預先設定目標人物,為整個階段的教學流程提供方向指導,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支架作用,進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五)構建動態化教學支架
教學支架需要根據教學情境的改變而進行動態調整,如在起步階段,學生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有所不足,應給予更多的支持幫助。而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應逐漸減少對學生的幫助,直至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才能有效避免學生的依賴行為,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而對教學支架進行動態調整,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差異,為學生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支架,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
四、 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搭建教學支架
教學支架的搭建中,首先需要通過對學生整體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掌握其當前水平與潛在水平之間的差距。對當前水平的分析方法較多,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對班級情況的了解,利用習題作業、隨堂測驗、學生訪談、提問交流等方式掌握學生對高中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支架的搭建需要明確學生的ZPD,即舒適區、最近發展區和焦慮區。舒適區是指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區域,最近發展區是指學生通過努力能夠獲取的知識區域,而焦慮區則是學生現有學習水平無法掌握的知識區域。根據學生的ZPD結果,教師應搭建相應的教學支架,幫助學生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將當前水平上升至潛在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育支架的概念和原則,并積極發揮教學支架對教學過程的引導和支持作用,避免教學支架泛化、窄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