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龍
摘 要:隨著國民對于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小學教育逐漸成了社會、學校、家長多方關注的重點。小學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培養其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良好品德的重要階段。但目前,中國小學教學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仍不夠深刻,無法深刻意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對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個人素質的重要性。對此,文章認為語文教師應當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態度出發,認真分析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重要性,并結合課堂的實際反映情況進行有效改進,提升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閱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
一、 引言
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以及課后書籍進行精讀和字詞句的理解,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能夠在閱讀中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是教材編寫組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特點而選擇的中國經典篇目,其體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是中國世世代代的思想瑰寶。正是基于語文閱讀對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文章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做到從課堂出發,以課文為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塑造學生健全的三觀。
二、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教育部對于語文教學的要求既包括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包括利用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的文化素養、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閱讀作為學生學習字詞以及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來源,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 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瓶頸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已經逐漸受到教師以及學校、社會家長的重視,但同教學大綱要求實現的目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對此,文章認為語文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態度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社會的思想認知都是重要的因素。
(一)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
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地都將素質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方式,但21世紀初期的應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仍然存在于語文閱讀課堂中,產生負面影響。閱文閱讀課堂要求學生,能夠學習其中的生字詞并流利地朗讀課文,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方式時仍然是以應試教育思想為主,通過考試、默寫等類似方法來檢驗學生是否完善掌握生字詞,并在閱讀課堂上側重于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對生字詞的掌握,對于學生是否真正了解該文章,缺乏足夠的關注。
(二)語文教師的教學態度
目前教師行業年齡越來越年輕,許多青年人成了語文教師,新鮮血液的注入能夠為小學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創新改變,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年輕教師在思想上更為活躍,但也存在著一定的急于求成的問題,特別是在評職稱環節,部分年輕教師為了達到要求急于求成,在教學態度上不重視語文閱讀教學,過多強調學生的生字詞掌握水平,希望能夠達到考核要求。這樣急于求成的教學態度令傳統文化教育無法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得到深入發展。
(三)語文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及學生的理解水平
語文閱讀課堂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廣泛的閱讀面,既能帶領學生充分領會課文中的故事內容,又能夠通過適當的課外延伸令學生領悟故事背后的思想精神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但是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發達地區的教學資源較好,語文教師的能力水平和自學素質也較高;但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語文教師的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欠缺,學生對于課外延伸內容的吸收也不夠充分。由于個體差異性,有些學生能夠充分領悟課文的思想意思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適當的延伸,有些學生領會課文中心思想已經足夠困難。
(四)社會的思想認知
素質教育的普及需要一個過程,目前社會上由于中考、高考的存在,應試教育思想仍十分嚴重。應試教育思想帶來的便是家長對于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習要求不是能夠領悟到什么、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試卷的考核,能否達到考試的要求。這樣的應試教育思想也間接帶來了教師重視學生的試卷應試能力,忽視了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領悟能力等問題。
四、 提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滲透
如上文所述,由于小學閱讀課堂仍然存在應試教育思想,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仍然不足,對此,文章認為語文教師、家長等對方主體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用,各司其職,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一)以語文教材為基礎,通過教材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
上文提及,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中華文化傳統內容,既有包含著奮斗不息、勇于開拓的《大禹治水》,也有充滿思辨精神的《兩小兒辯日》,這些經典的語文篇目正是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首先,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前應當進行充分的備課,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例如在學習了《大禹治水》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查找中華優秀文化中包含著自強不息、奮斗精神的相關文章,鼓勵學生多加閱讀、交流。其次,在課后,語文教師也應當同家長進行充分的聯系,告知家長應當轉變傳統的以分數為標準的應試教育思想,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故事內容,陪伴學生一起進行語文教材的閱讀和學習。
(二)豐富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語文閱讀,進而提升傳統文化的滲透
應試教育中,語文閱讀課堂常與理論學習、考試學習聯系在一起。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閱讀課堂也應當積極進行轉變,擺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首先,語文教師可以積極準備學生集體閱讀、演講比賽、傳統文化知識問答等班級或全校活動,大型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同學生一起學習、交流,創造有好的競賽氛圍,還能夠在比賽中加深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朗誦比賽等大型活動能夠讓學生轉變傳統的消極學習、被動接受的心理態度,積極主動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進而提升自己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其次,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多多引發學生自己思考語文教材的故事內容,在課下引導學生查找有關資料或學習寫作一篇讀后感等。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上帶領學生朗讀《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并將學生分成小組探討故事想要表達的含義以及景色,再請小組代表或踴躍舉手的學生上前描述景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規范課堂秩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作用。除此之外,為了加深學生對優美詞句的理解,課下語文教師可以準備幾首相關古詩引導學生欣賞,如《登黃鶴樓》《鳥鳴澗》,都是富含中華傳統文化審美意趣的古詩,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知識面。自主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己用的過程,這些方式都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