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娟
摘要: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情境教學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論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 情境教學? 核心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以成績為主要目標的傳統教育理念,將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情境教學可以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融入社會的各個領域。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很多傳統教學條件下無法展現的情境。同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豐富視聽手段,從而更加生動地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復雜的地理概念,更好地領悟抽象的地理知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應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助力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夯實核心素養。
在正式授課前,教師往往要進行課程導入,而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可以讓課堂導入更加具有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陸地與海洋”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動畫,展示大洲和大洋的變遷過程,將地球億萬年的演變過程濃縮到幾分鐘的視頻之中,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滄海桑田的變化歷程,這種視聽手段帶來的震撼力是語言描述無法達到的。
除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導入之外,信息技術還有助于展現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場景。如在教學“自然災害”這一節內容時,由于很多學生在生活中沒有經歷過自然災害,所以普通的情境難以讓學生投入進去,導致他們吸收知識的效果不佳。然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不同自然災害的視頻進行剪輯組合,然后呈現給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對不同種類的自然災害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對于災害的破壞力也有了更深的感受。教師還可以通過動畫等形式展示災害的形成和發展,如地震是由于板塊之間的擠壓碰撞引起的,動畫可以直接展示板塊的移動,模擬產生地震波的過程,將無形的知識有形化,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為之后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日常生活創設情境
地理知識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該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體驗中感受地理知識,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日常情境可以消除知識的陌生感和隔閡感,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強化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樣產生的嗎?如果你們有在美國的朋友和親人就會知道,當中國是白天的時候,美國正處于黑夜,這是為什么呢?”“在陽光明媚的天氣,人的影子有時候很短,有時候很長,為什么人的影子在一天的時間中有這么明顯的變化?”學生通過思考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探究背后的原因,對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就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分析生活現象的能力。
教師結合日常生活創設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還能夠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如在教學“人口”這一節內容時,關于人口分布東多西少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根據所在省份,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能否感受到人口的數量變化;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為什么周末去商場購物的時候人比較多,而去郊外或者工廠參觀的時候人就比較少?不同的產業對人口密度有怎樣的影響?”在探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省份的GDP總量。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的感受和生動的多媒體資料,對于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有了初步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在利用日常生活創設情境時,教師應該注重知識點的引入,給學生提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如在教學“交通運輸”這一節內容時,課本上不同運輸形式的對比不清晰,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在同樣的距離下,為什么比較偏僻的地方,快遞速度往往較慢?發送快遞到一個省份,相對于其他城市,省會城市為什么速度往往最快?同樣的商品,空運的價格為什么比陸運更高?”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學生初步掌握了不同運輸形式的特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溝通:“在父母年輕時,物品運送的速度、方式和現在有什么區別?”在這種溝通和討論中,學生對于中國交通運輸產業的快速發展會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
結合日常生活創設教學情境,是初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因為核心素養的本質是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感知地理知識,才會更加有效地運用知識。
三、利用實際物品創設情境
由于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實際物品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地理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學“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這兩章內容時,教師可以準備北方大米和南方大米,讓學生直接觀看兩者的區別,再和學校食堂協調,分別煮熟兩種大米,然后讓學生品嘗,對比兩種大米的差異。通過實物創設情境,趣味性非常強,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的關系有了直接的生活體驗。
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物品引出所要講授的內容。如在教學“西北地區”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給學生分發一些新疆葡萄干,讓學生品嘗。學生品嘗之后,教師可以很自然地通過葡萄干引入西北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這樣的氣候特點對于作物生長有什么影響。這樣的實物情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如在教學“民族”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簡單準備一些不同民族的裝飾品,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要求學生課后去網上搜索不同民族的服裝和裝飾,進一步了解中國不同民族的豐富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
四、設計地理實驗創設情境
很多地理概念和知識具有抽象性、地域性等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地理實驗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
地理實驗以模擬實驗為主,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月食形成的實驗,分別制作太陽、地球和月亮的模型,然后模擬運動軌跡。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述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解釋月食形成的原因。通過這樣的實驗情境,可以使月食這種實際生活中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直觀地展示出來。不僅如此,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于地球的運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有著積極影響。
五、結語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了教師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所以說,改變以成績衡量一切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初中地理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教師還應該充分聯系生活實踐,將地理知識和生活密切結合,讓學生在日常經驗中感受地理知識,高效地學習和應用地理知識。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物品和設計實驗來創設情境,讓知識的傳授過程更加直觀生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芳.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9).
[2]姚維東.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優化研究[J].名師在線,2020(30).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