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璐
【摘? ? 要】預習是學習好新知識、吸收新內容、掌握新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那么我們該如何用實際行動來提升預習的有效性呢?下面本文將對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的有效預習活動進行解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活動;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68-02
Analyze how to develop effective preview activities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ugezhuang Primary School, Jiaoxi Town, Jiao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ZHANG Meilu
【Abstract】Preview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new knowledge, absorbing new content, and mastering new skills.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eview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Everything is prepared in advance, and if not, how can we use practical ac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iew?"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ll analyze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review activit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eview activiti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一、關于“預習”
關于預習,比較大眾化的解釋是:學生預先自學老師將要講授的功課。“預”是準備、預備的意思,那么“預習”就是“準備學習”或“做好學習準備”的意思。可什么又是“準備學習”?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看,首先是學習工具,比如課堂學習需要用到的書本、文具、資料等;然后是態度,學生是否有在心理和思想層面做好了開始正式學習的準備,是否能夠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最后是信心,學生是否足夠的自信順利完成課堂學習。想要完全做到“做好學習準備”,就必須滿足以上三點要求,前提是要足夠了解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
對“預習”進行詳細解讀后,我們將“預習”分成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是“預習”的一種行為,即學生要在教師正式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自己將學習的內容,要對自己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清楚哪些內容是自己有能力理解和吸收了,哪些內容是自己不明白的;預備學習則是一種狀態,即通過預先學習,做好全面的正式學習準備。所以我們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看的: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以更好地掌握知識,讓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得更加主動,其核心原理是,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去了解自己所要認識的事物。
二、課前預習的指導原則
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不斷增加,課前預習已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就提高了我們對預習的要求。以往所使用粗略瀏覽式的預習方式已滿足不了當前教學需求, 因此我們需要去調整課前預習的指導原則,比如為學生設定預習的方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制訂相應的預習計劃,課前預習行為具體化的表現,要求學生的預習過程必須細致、詳細、精細,甚至鼓勵他們去求異。
(一)具體化
預習的具體化主要表現在教師要給學生具體的預習提示,包括預習重點、預習方向、可能會用到的工具、規劃預習時間,甚至是具體的預習方法。被具體化了預習行為將大大提升預習的效果,隨著預習可操作性的逐漸增強,學生的預習行為也會變得越來越規范。
(二)精細化
預習的精細化主要是針對預習內容而言的,比如對部分字詞句的深入理解,對課文內涵的深刻感知,對中心思想的深入領悟等。在這過程中,學習思維的靈活調動很關鍵,這會讓學生變得更加善于思考,學會思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
(三)求異化
關于求異化,我把它看成是對自我預習的一種檢驗,因為只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學生才能產生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特別是當他們對某些內容和表達方式產生懷疑并提出疑問時,求異思維便得到了鍛煉,在大腦充分運轉的過程中,學生對預習內容的印象會變得更加深刻,這對他們課上聽講和學好所要學習的知識很有幫助。
三、預習的指導方法
當前可供使用的預習指導方法有很多,比如表格法、練習法、提綱法、筆記法、質疑法、類比法、活動法,還有最基本最常用的五步法(看、查、思、批、議)。不同指導方法的側重點不同,比如練習法主要是利用課后練習,練習冊練習,或教師把知識通過一定形式編成練習題供學生預習使用,該方法對早期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很有效;再比如質疑法,這一種難度較大的預習方法,在預習時,可以讓學生就文章中的字、詞、句、章、語、修、邏等方面提出疑問,并試著討論解疑。我經常使用的指導方法是提綱法,下面結合《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進行講述:首先我會根據教材中的任務要求,把預習要求編寫成提綱,提綱內容主要有:生字生詞的寫法和發音;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和每個自然段內容的理解;使用詞典查找生字生詞的含義,并寫出1~2個新的詞組和使用這些詞組進行造句;嘗試去分析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這兩個問題,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預習,我會向他們提供一些課外資料。這樣,學生在提綱“定向”作用下便可以獨立完成預習了。
四、預習的步驟
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我要求學生將課前預習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自學生字生詞
1.初讀課文,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2.再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生詞所在的詞語圈出來,并在后面注上拼音,然后反復讀幾遍;3.用波浪線畫出課文中含有二類生字的詞語,然后反復讀幾遍;4.按照順序讀之前畫過的所有生字生詞。
第二步:熟讀課文
1.在充分做好第一步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添字、錯字、漏字、破句現象的發生;2.用下劃線和問號標記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包括整個段落,然后在旁邊寫出哪里不明白,這是為了提醒他們要在課上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3.課后習題內容里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的部分要盡量在課前預習中完成。
第三步:組詞
一般情況下,教師并不建議學生頻繁使用字典,特別是那些他們已經理解了的字詞,這樣比較浪費時間。但我認為,學生頻繁使用字典查詢字詞含義這種行為不應該被制止,因為很多字詞在不同內容和語境中的含義是不同的,這樣有助于他們了解更多字詞的用法,并且能幫助提高學生的造句能力和對詞語進行應用的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給學生設定預計計劃和安排預習任務時,需要讓他們盡可能選擇生活中常見和常用的元素。
五、用預習評價來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關于預習評價,我主張從兩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是學生對預習效果的自我評價,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預習效果的評價。對于前者,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在每次預習后寫一篇預習筆記,內容包括:1.“今天我預習的課文題目是______,讀了這篇課文我想到了______”;2.“我在預習時遇到的問題有______,______問題是還沒有被解決的,______問題是我通過查字典已經解決的,______知識是我通過預習已經掌握的。”3.“提綱內容我完成了______”。對于后者,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評價需要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課堂學習情況給出,主要是看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與他們的自我評價內容是否相符,只有確定好這一點,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預習評價是整個預習活動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我們對預習活動計劃、預習指導原則、預習指導方法和預習步驟做出合理調整的重要依據,學生預習效果和教師工作的有效性都可以在評價中體現出來。
六、結語
提升小學語文預習活動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但無論采取怎樣的形式,其核心內容都是固定不變的,從對預習活動的規劃到預習任務的設置;從預習原則的確定到預習方法的使用;從對預習步驟的調整到對評價的合理應用,這些是需要教師嚴格把握的,將整個預習活動的整體框架設計好,預習的有效性才能被凸顯出來。
參考文獻:
[1]陶靜.淺析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的有效預習活動[J].學周刊,2020(35).
[2]孫燕花.語文閱讀預習習慣的養成[J].作家天地,2020(19).
[3]張婷婷.小學語文預習的優化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24).
[4]沈霞.優化小學生語文預習“三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04).
[5]劉麗.小學語文高年級預習活動有效開展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7).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