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燕
摘 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課程指導過程應該與幼兒教育游戲密切結合,課程與游戲的融合體現了全新的幼兒教育理念,更利于提升課程指導水平,同時帶給幼兒更加豐富的學習與娛樂體驗。重點分析了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塑。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教育;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說明幼兒教育活動組織應該以教育游戲作為載體,基于教育目標合理選擇教育游戲的內容與形式,給幼兒提供全面發展的廣闊空間。虞永平教授指出,課程游戲化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更有趣,活動形式更多樣化[1]。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活動內容的重要形式,在區域活動中融入課程游戲化理念,強調我們關注幼兒的特性,促進幼兒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讓區域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引導幼兒學習。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組織中,課程游戲化理念深入人心,作為幼兒教師要深入分析具體的教學指導方法,推進幼兒教育模式創新。
一、創設合理的區域活動環境
區域活動中環境創設尤為重要,客觀的環境對幼兒產生的感染力和帶動力是不可忽視的。在組織區域活動之前,幼兒教師應該詳細了解幼兒,掌握幼兒的家庭教育狀況、成長環境、行為習慣、個性特點等基本信息,系統把握這些信息之后,結合實際教育活動的目標和要求,構建區域活動環境,給幼兒提供具有層次性、靈活性與教育性的活動環境。比如,指導幼兒認識生活中的動物的時候,我們可以投放動物拼圖的活動材料,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引導幼兒準確識別各種常見的動物;再如“火鍋店”的游戲材料投放過程中,我們需要設計打包盒、菜單以及蘸料等材料,通過游戲進程中對幼兒的觀察,進一步了解幼兒需求,可以追加材料,比如增加低結構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聯想與想象,發展幼兒思維,提高其動手能力,幫助其積累生活經驗[2]。
二、精準投放符合幼兒需求的材料
材料投放是區域活動開展的重要一環,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前提下,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要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思維特征、教育需求。在選擇區域活動材料的過程中,首先,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歷,主動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用熟悉的材料吸引幼兒注意力。其次,幼兒好勝心強烈,有探索學習的欲望,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教師在了解幼兒喜好的基礎上,區域活動環境內應該投放幼兒喜歡的材料,如指導幼兒認識生活中的水果,我們就可以給幼兒提供實物,包括蘋果、香蕉、櫻桃、西瓜、梨等,豐富幼兒認知,吸引幼兒注意力。再如“認識人民幣”的區域活動中,我們可以投放不同面值的硬幣圖式,構建購物情景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識別硬幣,合理應用硬幣,滲透生活意識,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保證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
保證區域活動中幼兒參與游戲的時間,就是要求幼兒教師能夠精準掌握幼兒的實際需求,順應活動目標,尊重幼兒主體性,給幼兒提供廣闊的成長和學習空間。游戲時間設置得合理性是衡量教育活動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幼兒參與游戲的時間越長說明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越大,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3]。在保障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時間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所需要的游戲時間也不盡相同,小班幼兒一般游戲時間在20分鐘左右,大班則延長到30分鐘左右;其次,游戲環境應該相對穩定,則幼兒更能夠適應;最后,游戲規則設置應遵循由簡到繁的原則,滿足幼兒的心理發展需求。在游戲時間安排上應該保證靈活性,幼兒參與區域活動之后可以進一步延伸活動時間,自主探索空間充足,讓幼兒成為主動學習者。
四、教師要適時提供有效引導
區域活動中教師是幼兒游戲過程的觀察者和引導者,在尊重幼兒主體性的基礎上,教師要在幼兒無法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幼兒提供適當的啟發和引導,但是在幼兒專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不建議教師過多地打擾幼兒,導致游戲中斷,降低了幼兒的體驗感。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的評價也是對幼兒進行引導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多運用激勵式評價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其獲得成就感。教師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有時候是旁觀者,有時候是參與者,有時候是調節者,角色比較復雜并且相互交錯,因此需要我們適時轉化。
綜上所述,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游戲精神融入其中顯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應該客觀認識教育游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價值。區域游戲作為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合理融入教育游戲可以提升區域活動組織效果。因此本文就此展開了簡要分析,以期落實課程游戲化理念。
參考文獻:
[1]劉丹鳳.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1(3):95.
[2]趙琦.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區域活動組織策略[J].才智,2018,22(25):75.
[3]符嶸.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22(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