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花
摘 要:學前教育不僅要傳授幼兒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引導幼兒對社會有正確的認知,從而為培養其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為適應幼兒的身心特點,學前教育以游戲活動為主。科學游戲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科學游戲也是輔助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針對有效開展學前教育科學游戲進行簡要分析,為相關從業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游戲;學前教育;有效應用
幼兒是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學前教育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生活習慣和思維能力。將科學游戲融入學前教育中,更有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科學游戲能強化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
一、什么是科學游戲
科學游戲區別于普通的幼兒游戲,科學游戲是以培養幼兒科學能力、科學思維而展開的教學活動。科學游戲是以完成游戲任務為形式,以激發幼兒思考、探索為目標的教學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開啟智慧,健全人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大部分幼兒園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科學游戲憑借其優越性,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因此得到了認可。但科學游戲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無法區分科學游戲與普通游戲,導致開展的游戲活動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幼兒在游戲中沒有獲得知識、發展思維。
因此,想要在學前教育中有效應用科學游戲,就要明確科學游戲的意義。科學游戲由科學和游戲兩部分構成,可以說科學游戲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是以培養科學能力為目標的益智類游戲。科學游戲不僅具有游戲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兒童的參與興趣,同時也能將游戲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使學生在游戲中受到更好的啟蒙教育,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目前科學游戲在學前教育中已經非常普遍,甚至在學前教育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學前教育中應用科學游戲的方法
(一)提倡游戲的科學性
科學游戲與普通的游戲不同,科學游戲必須具有科學性,而科學性是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利的。教師在設置科學游戲時,既要保證游戲的科學性,又要保證游戲環節的設置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的心理特點。科學游戲應具有趣味性和啟蒙意義,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不能直接拿著卡片問幼兒“這是什么”,而應該讓幼兒根據圖片上的內容說出它的特點。如教師在拿著冰箱的卡片,不能直接問“這是什么”,可以問“這是做什么用的”,或“冰箱里面有什么”,讓幼兒依次說出答案,從而引導幼兒獨立思考。
(二)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
科學游戲雖然提倡游戲的科學性,但也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狀況,不可設置難度過大的游戲內容。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還處于待開發狀態,對所有事物的認知都相對單一。深奧的知識和活動不能保證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甚至會使幼兒抗拒,不愿意參與其中。開展科學游戲要將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新的事物,在游戲中拓展幼兒的思維,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因此要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既不能將游戲設置得太簡單,也不能太難導致幼兒無法順利開展,應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拓展幼兒對該事物的現有認知,同時要注意促進幼兒的腦力和體力共同發展。
(三)營造愉快的游戲氛圍
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較為活潑,因此在關注游戲科學性的同時,應當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從而增強幼兒的參與度。營造愉快的游戲氛圍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從而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引導幼兒掌握科學知識的機會,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并以此為依據設計科學游戲,讓幼兒能夠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在幼兒主動的參與中開發幼兒的智力。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喜歡看的動畫片設置游戲活動,營造愉快的游戲氛圍,使幼兒積極參與。
(四)設計新穎的科學游戲
幼兒雖然年齡教小,思維還處于發展中,但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陳舊的游戲環節和游戲內容會限制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具有一定的創造性,設計出新穎的科學游戲,從而使幼兒產生新鮮感,提升幼兒的創造能力。如教師可引導幼兒使用植物作畫,用花瓣、葉子以及畫筆創造新的作品,完成一幅畫作;或用彩紙制作彩虹,讓幼兒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發展其創新思維。
三、結語
學前教育是人的啟蒙階段,是嬰幼兒培養行為習慣、開發智力的關鍵階段。將科學游戲運用到學前教育中,對提升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學前教育工作者要對科學游戲予以重視,同時要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氛圍,設置新穎的游戲,從而充分發掘兒童的潛力,提高學前教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蓉.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都市家教,2016(4):194-195.
[2]劉亮.分析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8-9.
[3]金鳳淑.學前教育結合科學游戲的方法探討[J].山西青年,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