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坤 王慶新
摘 要:民辦學前教育是我國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這幾年我國對學前教育政策的導向,民辦幼兒園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民辦幼兒園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眾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性問題。從某種程度上看,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性問題影響了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因此,關注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民辦幼兒園教師;教師流動;現狀;個案研究
一、研究內容與意義
1.研究內容
我國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龐大,但教師流動性大,師資隊伍不穩定,從而影響整個教育體系。國內關于幼兒教師流動的研究還極其缺乏。我國各省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師資力量分布嚴重不均,幼兒教育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山東省A縣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幼兒保教質量總體偏低,導致新教師的引進難度加大,留不住優秀的幼兒教師,當地的幼兒園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并存在明顯的教師流動現象,該種現象在民辦幼兒園中更加明顯。本研究以A縣B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為例,通過對B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基本情況調查,分析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情況、社會流動視角下該園教師流動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2.研究意義
幼兒園教師頻繁的變動勢必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本研究主要是以B園為例,調查、分析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現狀,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管理問題進行探討。本研究通過對B民辦幼兒園的深入調查,了解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率情況,分析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的原因,探究解決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的策略,可以豐富民辦幼兒園教師管理的相關理論,同時也可以促進A縣民辦學前教育的和諧發展。本研究以A縣B民辦幼兒園為個案,對民辦幼兒教師流動問題進行研究,B民辦幼兒園既有其獨特性又有其作為民辦幼兒園的普遍性,這對民辦幼兒教師流動趨于合理、完善民辦幼兒教師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借鑒,有利于幫助民辦幼兒園教師擺脫困境,減少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失,保證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調查法
文獻研究法是指“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并且力圖尋找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通過查詢CNKI數據庫等中外電子資源、相關書籍、學問論文來搜集相關資料。
2.訪談法
訪談對象主要是民辦教育的主管機構和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民辦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在本研究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A縣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現狀,筆者采用了訪談法,訪談A縣教育部分相關人員,分析造成A縣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大現狀的原因。
三、結果分析
1.A縣幼兒教育的基本狀況
A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至2013年止,A縣新建立公辦幼兒園為10所,平均一個鄉鎮一個公辦幼兒園。盡管如此,A縣的公辦幼兒園數量仍舊不能完全接納當地適齡幼兒入學。根據筆者的走訪調查發現,A縣的幼兒教育仍然是以民辦幼兒園教育為主,并且承擔著該縣大部分的幼兒教育任務。
2014年以前,A縣第一幼兒園與第二幼兒園屬于A縣教育管理的范圍,其他鄉鎮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均由各鄉鎮中心小學代管。然而,鄉鎮中心小學僅僅是在幼兒園安全方面進行管理,對民辦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則沒有管理的權限,如此,園所間的發展不平衡性顯著,導致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發生頻繁,不利于 A縣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2.B園教師流動的對策建議
(1)優化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社會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幼兒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一部分,應享有國家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落實民辦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與此相應的實施法規,保障民辦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真正得到落實,這是穩定民辦幼兒教師隊伍的根本。
(2)增強民辦幼兒園教師自身職業認同感及專業素養
要加強民辦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不僅教師自身應積極投入工作,努力做好教師的角色,國家、社會及民辦幼兒園更應該為教師提供相應的經濟待遇、社會地位、職業聲望等,對民辦幼兒教師有認同感。同時民辦幼兒園應加強對民辦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民辦幼兒教師科學的職業觀。
對于教師流動,應辯證地看待,合理的教師流動能促使教師資源合理配置,給幼兒園帶來活力,而不合理的教師流動不僅加劇了幼兒師資力量的分布不均,而且嚴重影響了幼兒園保教質量的不斷優化。筆者也期望此研究能夠引起教育乃至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充分認識到穩定的教師隊伍對民辦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的意義。要穩定民辦幼兒教師隊伍,只有在國家、社會、民辦幼兒園以及教師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解決教師流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教師隊伍,使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作者簡介:孟慶坤(1973—),女,漢族,山東單縣人,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低年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