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淑霞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包含了數學閱讀能力。這也意味著,現代教育體系下數學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閱讀僅與語文和英語學習有關的思想,注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基于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探究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現數學閱讀,引導學生形成數學閱讀意識和習慣,并對以往數學教學進行反思。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閱讀;核心素養
一、 引言
依據新課程標準,數學閱讀能力也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然而,由于數學語言的特殊性,一般的閱讀方法無法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進行數學閱讀。所以,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時,應基于數學閱讀的特性,設計對應的數學語言訓練和嘗試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引領學生進行高品質的數學閱讀,引導學生個體高效地學習數學。從以往的數學教學研究實踐發現,數學閱讀能力與學生自學、運算以及證明推理等能力發展密切相關,數學閱讀既是當前數學教學的缺口,也是數學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教師應從數學與閱讀的聯系入手,將培養閱讀能力作為重要教學目標,開展多樣化的數學閱讀訓練,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自學能力的發展。
二、 問題的提出
人類社會生活中,閱讀所占據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作為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閱讀備受人們的重視。無論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還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都強調數學課程要提倡合作交流、實踐探究、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素質教育也提倡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實踐為主,注重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探究能力、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故而,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愈加注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無論是中高考,還是小升初,試卷中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數學閱讀理解題目。
雖然,新課改和素質教育都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數學教學實踐中閱讀現狀卻是一籌莫展。基于楊紅萍(2014)在《數學閱讀教學敘事研究》一文中所闡述的觀點來看,一線教師對數學閱讀缺乏全面的認識,不是沒有聽說數學還需要閱讀,就是認為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數學學習比較困難,要么就是認為閱讀教學只能小范圍內采用,抑或是閱讀教學目的出發點很好,但可操作性還有待進一步論證。管曉蓉(2016)在《數學閱讀:小學數學教學的待補缺口》一文中指出,數學閱讀對于學生而言難度較大,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和語言轉化方面多下功夫,低質量的閱讀教學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質量和學習質量。
目前,多數教師都是將“讓學生自己看書”與“數學閱讀教學”畫等號,但這種方式并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數學閱讀是一種教學方法,如果無法在實踐中運用數學閱讀,也就無法培養和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如何進行數學閱讀教學?有哪些數學閱讀教學策略和技巧?數學閱讀教學前景如何?怎樣在閱讀中實現隱性知識顯性化?這些問題,都是當前數學閱讀教學必須要解答的問題。
三、 數學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反思
(一)對數學閱讀不夠重視
多數學生和教師一樣,并不覺得閱讀和數學之間有聯系,對數學閱讀缺乏重視。一方面,學生本身對數學閱讀功能和作用缺乏認識,并不了解數學閱讀的目的和價值,沒有目的就沒有明確目標,也就使學生數學閱讀習慣不是很好,忽視了數學閱讀。另一方面,教師對數學閱讀的認識局限性較強,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基本上很少會出現讓學生自己看書的情況,多是學生聽、教師講,學生并不喜歡閱讀數學課本,也就使學生從小都沒有進行數學課本或課外閱讀的意識。因此,無論是從教師教學模式,還是從學生學習習慣來看,數學閱讀教學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意識不到數學閱讀的功能與價值,難以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數學閱讀,也就使師生對數學閱讀缺乏全面的認識,輕視或忽視了數學閱讀教學。
(二)數學閱讀主體錯位
當前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過于追求“短時高效”,講課時恨不得把知識掰碎來講,將過程細化,卻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消化和吸收知識,使研讀數學教材成為教師的任務,學生則從閱讀主體轉變為聽講主體,沒有自主閱讀的意識,僅僅是傾聽和接收。教師的越俎代庖,使學生缺乏機會參與數學閱讀,更難以在閱讀中形成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此外,部分教師過于看重教學任務或憂心教學內容不完善,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講課上,對閱讀方法和閱讀技能的指導非常倉促,沒有結合教材內容和特點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以至于不少學生在做題中犯了“閱讀恐懼癥”,稍微長一點的題目,學生看起來都覺得費勁。
(三)材料匱乏、缺乏監督
數學閱讀的先天短板,在于缺乏課外讀物。生活中會看到很多語文、英語課外讀物,但關于數學的課外讀本很少,以至于在教師和學生的印象中,數學閱讀的讀本只有課本,數學閱讀比較刻板,不像語文那樣有豐富的閱讀資料。然而,實際上數學閱讀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優質課外讀物,只是教師缺乏提供閱讀材料的意識,不利于學生結合讀本理解知識,也就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再者,教師很少會在學生預習中布置閱讀作業,更很少會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以至于多數學生無法回顧自己的閱讀預習收獲,學生覺得自己懂了,但實際上教師講的時候又聽不懂。
四、 數學教學中數學閱讀實施的有效途徑
(一)針對性開展閱讀指導,挖掘隱藏內容
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言:“數學教學,本質上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是其他語言無法替代的,數學閱讀教學應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與之對應地開展相關的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在閱讀中了解數學概念、數學定理以及數學定義的含義。因為數學語言具有符號化與準確性等特點,數學語言的順序也具有相應的規定,這對數學閱讀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多數學生而言,數學閱讀能力培養都離不開教師指導和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是要指導學生從簡單的文字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結合圖形、表格等表達所能提出的信息,將隱含的知識挖掘出來。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全等三角形的特性,針對“兩邊及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這個判斷定理,指導學生關注這句話中的關鍵詞語——“兩邊”“夾角”“相等”,然后舉例相應的幾何圖形,讓學生結合形象的圖形,快速準確地把握閱讀重點,挖掘出三角形全等的隱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