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梅
摘 要:如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基本達成了共識,他們認為閱讀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閱讀那么教學就無法開展,學生就也不能通過有效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這就要求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不要再將關注點放在學生書面成績的提高上,應當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基于學科特性完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積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視野得到大大的開闊。如果學生能夠認真的參與閱讀,那么學生所擁有的能力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屬于自己,從學生個體角度上來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小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閱讀對于語文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作文在語文試卷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低年級閱讀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現在的閱讀功底會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現狀
如今,促進每個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發展和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某些落后的地區和村落,還存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思想,導致了部分教師忽視了小學生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改變這種落后的思想,轉變新的教育觀念,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國家和學校層面,都需要實施教育改革。在之前的課堂上,教師和家長從不去關注學生的綜合水平素質和實踐能力水平,這種觀念具有局限性,把目光只放在了書本上的知識,與每位學生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脫離,在學習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語文的閱讀方面,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人們用到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在這一方面,中國的小學語文教育體系還需要改進。從古至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看學生在試卷上的分數,從來都不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看結果,也只關注學生的外在表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地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思想的培養。
二、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的策略
(一)重視基礎字詞的訓練
大部分小學書籍上都是帶有拼音的,有助于學生來認識那些他們不認識的字。對于小學生來說,認識字詞是重要的,有利于他們閱讀課文,理解文章。教師不能夠急于求成,應當做好最基礎的教學,在此處下工夫,以便學生能夠打好基礎。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白學生流利的閱讀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當學生閱讀的時候根本不認識字詞,那么學生必然不會有一個良好的閱讀體驗,學習就像蓋房子,字詞學習如同打地基,人們都知道只有地基打得好,建筑物質量才會好,學習也不例外,只有生字詞掌握得足夠牢固,學生在進行文章閱讀時才能夠更加順利。學生認識生字詞,以后才能更好地閱讀課文,理解其中的含義,也能夠使教師更容易教授知識,所以對于字詞的訓練,一定要加強。生字詞是最基礎的訓練,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發展。
(二)積極采用情景教學模式
情景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把學生的情感帶入到課文當中,讓學生更加切實地感受到課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樣一來,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以及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現在很多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完一本書之后,沒有任何收獲,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采用情景教學模式,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如果自己是主人公,應該怎么去做?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以及感受,情景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
(三)傳授正確的閱讀方式并加大課外閱讀
小學階段學生的特性使然,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往往一目十行,本該一個小時才能夠閱讀完的內容學生只用了二十分鐘,閱讀質量可想而知。如今的問題在于學生根本沒有對閱讀構成一個完整的認識,他們也不認為自己現在的閱讀方法究竟有什么不妥。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以身作則,時常在課下與學生一起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出言點撥,讓學生真正明白閱讀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和教師共同養成閱讀習慣,學生閱讀的內容會變得越來越多。在共同閱讀的時候教師要時常觀察學生的閱讀狀態,當發現學生存在一目十行的情況時教師要糾正學生的行為,借機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確保學生能夠改正錯誤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并不緊張,這個時期教師要時常鼓勵學生多讀書。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之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挑選一些學生可讀的書,確保學生能夠在閱讀上下工夫。對于教師來講需要監督學生的閱讀情況,然而學生只有在上課時間才會與教師親密接觸,其余時間學生在家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紤]到現實中有一些家長對課外閱讀認知不夠,不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認為課外閱讀耗費時間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家長的看法,讓家長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經常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況,并且提供一些的方式方法幫助家長指導孩子閱讀。
三、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教師不要以為在課堂上只要將課本上的知識講授完就好了,如果只是那樣做會導致學生與課堂脫節,教學效果根本得不到保障。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們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要想讓他們對閱讀感興趣,就要因材施教,先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故事,再來一點一點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些教師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這樣會讓學生產生逃避、厭惡等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時候興致不佳,主動性不強。教育從來都是雙向的,小學生年齡雖小但已經具備了個人意識,他們不以教師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究竟要不要學習,究竟要不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完全看學生是否愿意。如果學生對游戲、對故事較為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改變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為目的,致力于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新奇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