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琦
【摘要】“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塑造人。”在校園的大環境中,班級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其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一個領域,它能以美的形式,以文化的感染力,點亮學生的成長空間。在班級文化里注入美術DIY理念,將美術教育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讓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DIY;班級文化;班級環境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塑造人。”在校園的大環境中,班級小環境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其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一個領域,它能以美的形式,以文化的感染力,點亮學生的成長空間。但是,身邊大部分班級文化環境都是千篇一律的復制和粘貼,缺少個性和文化特色。如果我們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與班級文化建設相聯系起來,運用學生們獨特的美術作品裝扮教室,是否可以打造出充滿藝術魅力的班級文化,在彰顯班級特色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呢?以下是筆者的個人見解。
一、更新理念,加強溝通
班級文化就是班級的一張名片,美術教師要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與聯系,多了解任教班級的文化理念,在美術教學中結合班級文化理念,同時在班級文化里注入美術DIY思維,將美術教育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設計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作用,并以此提升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和創新精神,把美術文化常態化,便能更好地為校園文化服務。
二、美化環境,彰顯特色
新課程倡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室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其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又反過來決定和影響學生的成長進步,促進班級優良學風的形成。但教室的空間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教室空間布置得既簡潔明了又豐富多彩,不僅是一項學問,更是一種技巧。
(一)善用空間,“我的教室我的家”
DIY理念與班級文化相結合正是班級個性的展現,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班級文化建設,起到振奮學生精神,鼓舞學生斗志的作用,使學生在極富個性的教室環境中堅定學習信念,形成教室即“家”的情感,讓學生像喜歡家一樣喜歡自己的班級。
1.DIY作品墻。我們可以開辟黑板報三分之一的區域用于展示學生作品,借此區域設計一塊固定的作品展示空間,定期根據不同的主題或不同學科評選優秀作品展示于此處。學生也可以按照主題內容給作品墻更換個性裝飾。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既避免教室過多的作業展示,讓人感到壓抑,又可以讓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體現。
2.特色文化柱。每間教室或多或少都有幾根柱子凸出于墻面,我們可以根據本班的班級理念,通過美術課繪制或手工制作出符合本班理念的藝術作品,并裝裱起來掛在柱子上。這需要美術教師與班主任加強溝通與合作,了解該班的文化理念以便于設計教學和課堂指導。作品由學生創作,在突顯學生的核心地位的同時減輕了學校和教師的壓力。
3.創意圖書角。書籍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大部分班級都設立了圖書角,那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每天使用最多的區域。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自制書架、設立圖書墻或把學生創作的小玩意、小手工在上面裝飾布置,形成一個DIY班級創意圖書角,讓圖書角更具生命,成為教室的一道風景線。
4.個性講臺。教室的講臺是教師的工作臺也是上課時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地方之一。因此,講臺的布置不宜花俏,但整潔的講臺加上一盆學生親手制作的手工植物或手工藝品,便能提亮教室,營造像家一樣的溫馨空間。
(二)活化黑板報,“我的板報我做主”
每個班級都有黑板報,它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班級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但是,筆者發現,大部分班級的黑板報都是敷衍了事的,流于形式的。實際上,黑板報的創辦,不僅能夠彰顯良好的班級文化,還能從側面體現出當前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鍛煉、發揮學生在排版、繪畫以及語言組織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多元化成長。所以,我們要“活化”班級黑板報,做到“我的板報我做主”,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團隊合作。要讓學生明白創辦黑板報的意義,將其作為一項團隊活動,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身的想法,以及對于黑板報的構思、版面和文字等方面的意見,學會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把在繪畫及粉筆字方面有一定特長的學生安排在書畫組,思維靈活的學生安排在構思組,文筆較好的學生安排在文字編撰組,其他學生納入材料收集組,集思廣益,做到人人有任務。讓學生成為板報的主人,才能讓學生原意去欣賞。
2.開辟展示空間。前文提及,黑板報除了日常的必要宣傳外,可以開辟出三分之一的區域用于展示學生風采,展示內容除了學生的美術優秀作品、語文的優秀作文和優秀作業外,還可以是學生在學校活動的精彩瞬間。這樣,當黑板報成為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展示空間,就等于賦予了黑板報一個新的意義,更能顯現它的價值。
3.學校重視。學校的重視至關重要,學校應制訂相關制度方案,鼓勵班級板報創辦,并定期評選,調動師生積極性,并且定期聘請有經驗的教師及專家為學校教師進行培訓和講座,使得教師們更明確該如何通過黑板報的創辦,起到對學生的教育作用,發揮教育價值。
(三)適時更新,讓教室“活”起來
班級文化布置要注意及時更新、更換,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與參與,才能讓教室“活”起來,持續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在更新班級環境布置的同時,要注意理念文化的連貫性,讓理念得到沉淀和提升,否則會破壞班級已形成的一種精神力量和文化氛圍。
在新時代教育的今天,大家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與文化建設,而學校和班級的文化氛圍正是學校教學理念、學生綜合素質的外部表現。筆者希望通過美術DIY課程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的特點能培養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讓學生參與班級文化的創作,陶冶學生情操,形成“我的班級我做主”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集體的情感,從而為校園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候傳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注入DIY[D].延邊大學,2015.
[2]譚紅.從教室環境布置看教室文化建設[J].科學咨詢,2010(7):79.
[3]施霞吉.“DIY”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探究[J].教育教育論壇,2016(4):21-22.
[4]沙景雯.讓美術創意成為班級文化的特色表達[J].江蘇教育,2018(1):44-45.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