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且《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已經對小學生合唱標準做出了明確規范,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重點關注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內容設計,借助合唱教學激發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探索興趣,并使學生在合唱過程之中逐漸形成合作意識,這對學生今后發展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文章通過對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具體教學方案的設計展開探究與實踐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1-0037-02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并借助合唱教學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可以體會到合唱歌曲的成就感和樂趣。現階段由于應試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小學音樂課程受重視程度較低,音樂教師沒有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及時地進行更新,且長期沒有針對性的合唱教學模式,無法真正帶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這使得合唱教學意義無法在音樂課堂之中得到彰顯。對于如何改變合唱教學現狀并制訂高效的教學方案,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相應的教學經驗。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實際現狀以及普遍性問題
(一)音樂教師團隊人數不足,音樂教學資源相對落后
現階段有一部分小學音樂教師人數明顯不足,一個音樂教師需要教多個年級的多個班級,甚至一個學校一共也只有一兩名音樂教師,而這樣會導致音樂教師對任教的班級學生不怎么熟悉,甚至在幾個學期的音樂課堂教學結束之后仍然不能夠認全自己所教授班級的學生。同時,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開展形式過于固定,音樂教師無法根據每一個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唱教學方案,也無暇顧及每一位學生對合唱技巧的實際掌握情況。此外,還有一部分音樂教師不單單教授音樂這一門學科,還要兼顧體育、美術多門學科。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則會直接對教學質量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也是當前學校對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的。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之中,往往會出現由于音樂教學資源不足而使教學活動開展形式受限制的情況,音樂教師想要創新教學模式卻缺乏相應的教學資源,這就導致長期以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千篇一律,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轉變。而面對這樣的音樂課堂,學生參與合唱教學的熱情也會逐漸減少,并且會越來越不重視這一門學科,在音樂課堂上表現出漫不經心、不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學生參與音樂合唱實踐機會較少,理論性教學占據主要位置
當前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比較形式化,音樂教師僅僅是按部就班地將音樂教材中的內容向班級學生講解,而真正帶領學生進行合唱練習的時間和機會較少,導致在音樂課堂中理論性合唱知識講解占據了主要位置,然而,這樣的合唱教學形式將會導致音樂學科的實際教學意義受到影響。音樂學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樂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以及應用和創作音樂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合唱實踐活動是十分有必要的。開展合唱教學活動不單單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演唱能力,它對學生合作意識的提高也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如果音樂教師忽視了在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實踐活動,那么班級學生就會缺乏相應的鍛煉機會,他們會對音樂合唱教學內容持不積極學習的態度,這樣對音樂教師日常開展音樂合唱教學將會帶來一定的阻礙。
二、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促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現階段,雖然我國已經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減負,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仍然會面臨來自不同學科的壓力。而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氛圍之中進行相關音樂知識的學習以及歌曲的演唱。通過合唱教學,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學習熱情將會進一步地高漲,而學生只有對音樂學科產生了足夠的學習興趣才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而感受到合唱活動的樂趣。現階段由于互聯網技術發達,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電子設備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音樂歌曲,而網絡上繁雜的音樂形式可能會讓學生無法真正領會到音樂的藝術意蘊。音樂教師借助音樂課堂開展相應的合唱教學活動,正是為了讓學生對音樂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掌握合唱技巧,并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增進班級整體的凝聚力
合唱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生活,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合唱技巧,同時也可以對于學生集體合作意識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班級學生都能夠充分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具備了團結協作能力,那么班級整體的凝聚力也會得到提升。當前很多小學生受到家庭環境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普遍缺乏團結協作的意識,而在校園集體生活之中,學生必須充分具備集體合作精神,這樣才能夠使班級學習氛圍更好,而學生也可以在團結協作之中共同成長。合唱教學活動需要班級成員全部參與,此活動十分考驗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和學生對合唱技巧的掌握與運用能力。當前課程改革也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重視合唱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用,這樣能夠達到新課改對小學音樂學科教育的要求,同時使班級學生積極參與到多樣化的合唱教學活動之中。
三、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開展策略
(一)基于學生實際體驗開展合唱教學活動,將學生作為合唱主角
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活動時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十分緊湊地落實自己的合唱教學計劃,而沒有為班級學生提供充分的練習,這使得班級學生長期在音樂課堂之中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且不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合唱學習之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明確學生才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合唱活動的主角。因此,音樂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之中務必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感受,并將現階段的合唱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改變,使學生可以在自由開放的音樂課堂之中參與合唱學習活動。只有學生真正意識到了自己在合唱活動中是主角,才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次的合唱活動,并且通過自主練習找尋適合自己的聲部,為最終合唱效果的完美呈現做出自己的努力。例如,音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歌曲《太陽出來了》的過程之中,可以先為學生預留出一部分自由感悟歌曲并嘗試合唱的時間,在這一部分內,學生可以將自己對這首歌整體感情的領悟融入歌曲演唱之中,并在演唱過程之中不斷地探尋合適的合唱技巧并嘗試運用,這樣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自由練習,就會對這首歌曲形成一定的認識,同時摸索出一些適合自己合唱的小技巧,整個自由練習的過程對學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的影響,并且學生對合唱曲目的陌生感也會在不斷練習中消散,有助于音樂教師順利完成接下來的合唱教學環節。
(二)在合唱中借助樂器豐富伴奏,提升合唱整體效果
學生在實際合唱練習中往往會由于節奏音準等不統一而使得整體合唱效果不好,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音準方面的教學工作。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音樂水平參差不齊,且接受新內容的效率較低,因此在對一首新的歌曲進行練習的時候難免找不到音準。教師可以采用在合唱中借助樂器伴奏的方式,這樣不僅能夠豐富伴奏層次,還能夠讓學生通過樂器演奏而感受到音準,便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音準并且進行總結與反思。在傳統音樂合唱教學之中,教師往往通過為學生講解樂理知識而讓學生對音準等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學生的接受能力并不高,對于教師所講解的過于專業的知識不僅不會產生學習興趣,而且也無法取得真正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簡單的樂器如笛子、口風琴、三角鐵等加入伴奏之中,通過樂器幫助學生輕松地找準音調,為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且樂器能夠豐富音樂的伴奏內容,提高整體的合唱水平。此外,在合唱中利用樂器伴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音準,使整體合唱效果得到改善,還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樂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練習演奏樂器的機會。
(三)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開展專業性練習,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學習一些專業的合唱知識以及合唱技巧,而不是僅僅通過帶領學生一起唱歌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對班級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進行摸底調查,由于學生的音樂天賦以及個人音色等方面存在不同,所以音樂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活動時也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差異而為其安排不同的聲部,這樣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進行合唱。且音樂教師需要依據班級學生的整體能力水平而選擇合適的合唱曲目,避免出現由于選取曲目不符合現階段學生能力而導致學生學習吃力或是對合唱活動產生畏難心態的現象。此外,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專業化的訓練活動,以確保學生在合唱過程中聲音更加沉穩,這對學生專業合唱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促進的作用。
結語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之中,音樂教師務必要將合唱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去對待,并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的合唱能力、音樂素養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等進行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董 剛.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及意義[J].戲劇之家,2020(9):181.
[2]易 禎.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0(11):168.
作者簡介:劉蘭金(1984— ),女,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合唱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