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芬
摘 要:精準教學策略的實施能夠有效改善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提升教學效果。伴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要通過精準教學策略的實施實現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進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分別從借助教具,給思維靈活的發散空間;小組合作,讓數學思維靈動且嚴謹;多維評價,引領學生感悟靈動思維這三個方面進行施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精準教學;數學思維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想活動都是隨著問題的產生而開始的。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是組織好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前提。精準教學策略在現實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困境,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學科素養已經成為很多一線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教師要通過實施精準教學策略來引領小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從而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
一、借助教具,給思維靈活的發散空間
教具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提升課堂教學成果。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用教具,善用教具,不斷為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創造良好契機,提升學生數學學科綜合素養。
1.巧借傳統教具,創設學習情境
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最后到“語言符號”的發展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所要經歷的重要階段。很多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完成這一過程是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尤其數學概念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創設積極的學習情境豐富學生的親身感受,激發學習欲望。尤其要注重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實踐中,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進而發展個人的數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將傳統教育工具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能夠豐富小學生的認知體驗,在探究情境中完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方程的意義”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天平這一傳統教具,為學生創設直觀、生動的學習情境。首先,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到講臺上操作天平,讓學生完成對天平兩邊物體重量的增減。通過這個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天平平衡后左右兩盤物體重量有何關系。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感受“平衡后的等量關系”的內涵。其次,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發散,讓小學生主動思考當有一方盤中含有未知重量物體時,天平出現等量關系未知物體的重量問題。通過這個過程引導學生探求等量關系。最后,通過整個研究過程的比較分析得出方程的意義。學生在教師利用天平創設的學習情境中感悟“方程的意義”,完成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妙用微課教學,提升思維品質
微課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一直受廣大一線教師的青睞。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將數學教學重點生動、直接地展現給學生,能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的問題,使學生呈現出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并形成主動探索問題的動力。通過問題意識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提升思維品質,使其自覺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利用微課與提問的巧妙結合能幫助小學生掌握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
例如,在教學 “長方體表面積”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組織授課,將表面積計算的操作內容展示出來。待學生掌握了具體計算方法后,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需求出發設定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如要求學生計算做一個長方體的紙箱需要多少紙板等問題,學生在這些實際問題的引導下自覺地投入到研究中。待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再利用微課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鞏固了學習內容,提升了數學思維品質。
二、小組合作,讓數學思維靈動且嚴謹
只依靠現代化教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打破傳統“滿堂彩”的單一授課模式,引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教學,發展小學生嚴謹、靈動的數學思維。
1.組組競爭,營造靈動的學習氛圍
小組合作教學是新課標教學改革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突出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發展小學生自主探究創造了條件和空間。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模式有助于營造更加靈動的學習氣氛,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好數學小組的分組工作,力爭每個小組的綜合素養沒有太大差距,通過營造一定的競爭氛圍,鼓勵小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小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人數控制在4~6人;分組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對有難度的題目,鼓勵小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學習探究并與其他小組展開競爭。給出學生一些難題,通過小組間競爭的方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如下題目:“請你計算32+4×16的結果為多少?在進行結果運算的同時組織小組內成員積極探究其他的解題思維和方法,看哪個小組提供的解答方法更多。”以小組為單位的解法探究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很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經過討論與總結,學生就解題思路進行了分享:一種解題思路是按照運算法則按部就班進行運算;另一種是把32分為4×8,并將改寫為4×8+4×16=4×(8+16)之后進行運算。這個過程使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2.組內合作,優化解題思維過程
如果將小組之間的關系定義為競爭關系,那么小組內各個組員之間的關系則應該定義為合作關系。利用組內合作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小組團隊的合作協同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共患難、共學習、共成長”理念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實現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組員之間經歷了共同競爭已經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組員之間的溝通協作會變得更加高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