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義
摘 要:反思性學習即在學習中要求學生進行回顧反思,分析學習缺陷,理解知識內容,是為促進智力發展而提出的深層要求,同時,反思性學習也是智力發展的形式化體現。概述了反思性學習的內涵,以高中數學為背景分析其實踐現狀,針對反思性學習進行策略探討,分析可行性、反思性學習實踐路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習實踐;反思性學習;學習研究
反思性學習是對智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的全方位調動,在其實踐中,自我認知是學生學習的智能要素,通過自我認知,學生對自身能力產生深入認知,洞察自身不足,實現自我反思。教育學家認為,通過反思可為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因而應將反思視為數學活動的核心。通過反思學習,回顧既定結論,進行研究驗證,復盤思維過程,鞏固已學知識,強化思維能力。
一、反思性學習概述
在高中數學中開展反思性學習,即在學習活動中,對過程進行反思,通過此種形式完成學習推進,達成學習目的。數學反思并非常規性回顧,而是要求對數學學習活動眾多參與因素,包括數學知識、學習方法、推進思路和問題對策等進行全面深究,深入思考內在關聯性,獲取深層次結論。教育理論認為,在數學創新思維的多元化表現中,反思是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并且居于更高層次,應歸屬于數學創新行為,對數學活動有內在的驅動影響。在教學中,應督促和引導學生自覺完成自我判斷,思考數學活動實踐的科學性,此外還應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形成反思習慣,掌握反思能力。教學實踐顯示,想要學好數學,反思至關重要[1]。
“學而不思則罔”。反思不僅是自我審視,是對已完成的學習活動的復盤和推演,也是反觀自照,促進自我反省與自我完善。在反思中,學生以心理活動和思維過程為研究對象,進行自覺性認知。換言之,通過反思,以思維來檢驗思維,實現內部良性循環,促進思維能力強化,促進學習缺陷定位,在反思時,獲取新思路,打破思維局限,完善思維脈絡,拓寬原有思路,豐富思維構成。
二、反思性學習現狀
通過調查分析,觀察高中生認知態度與行為習慣,可見其共性明顯,學生普遍認為,反思對提高學習成效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也表示,個人反思力度不足,反思實踐成效性較弱。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反思回顧,進行自我檢驗,其反思實踐的主要動力為促進知識鞏固。學生普遍缺少深層次反思,部分學生在解題后對知識積累和思路總結意識薄弱。學習模式方面,活動模式存在誤區,學生對課上內容未深入反思,急于應用,故而成效較差。
此外,部分學生可主動歸納錯誤并進行修正,然而在原因深入分析方面缺少實踐,普遍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還有部分學生反思意識較強,但缺少可行性實踐方法。自覺性不足也是反思性學習中的普遍性問題,學生學習缺少獨立意識,對教師、同學的依賴度過高,解決難題時,主動性思考不足,缺少獨立思考的過程,傾向于直接尋找“外援”。
學生的自我認知偏差、自我評價過低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學習預期與自我認知的矛盾對激發學習積極性有消極影響,相關調查顯示,半數學生在考試階段會自我反思,但對數學學習有強烈自信的學生低于15%。許多學生因學習成效低于預期,學習體驗較為消極,缺少反思動力,甚至陷入“自我否定—低成效—反思受挫”的消極循環中,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為“天賦類”學科,對反思的作用持悲觀態度[2]。
三、反思學習的實踐策略
1.課上教師引領
督促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課堂教學是主要路徑。在課堂中,可開展基于反思意識培養的多元化活動,促進反思能力提升。概念教學是基礎教學,解題教學為應用教學,復習教學則是對教學的回顧、總結與強化,在各階段科學規劃課上時間,創造實踐機會,做到適當“放權”,使學生有主導課堂的空間。通過情境創設,計劃性引導學習反思,做到逐層推進,堅持長期培養,注重習慣培養和自覺性強化,啟發學生多角度認知事物,轉換角度思考問題,打破常規思維,突破思維局限,基于問題發散思維,鼓勵大膽質疑,督促謹慎求證,促進反思驗證。在驗證過程中,針對審題環節、問題解析和思維合理性進行反思,總結問題,探討解決方案,發現問題的特殊性,總結此類問題的特點,分析“陷阱”設置的思路,羅列隱含條件,對思維進行優化,提升解題技巧,優化學習技能,總結經驗教訓,促進學習完善,對數學認知結構進行體系完善,對數學思想進行深思,總結數學方法,培養理性思維,開發自身智慧,增強學習信心。
2.布置反思任務
(1)任務形式
反思應成為數學學習的習慣,在其習慣培養中,需要教師輔助。在初期,教師應通過布置反思日記任務等形式,要求學生進行日常反思,記錄反思過程,形成反思習慣。數學日記是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總結,在教學時,不自覺完成反思過程,通過日記回顧,還可發現學習缺陷,對思維進行完善。在寫日記時,學生需要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進行內化,并在此基礎上,復盤理解過程,進行學習反思。以寫日記為反思的形式載體,實現反思的核心目的,在寫作中思考,記錄思維過程。
(2)任務要求
數學日記應為學習總結,內容應圍繞當天的學習活動進行階段總結,重視獨特體會,記述個人感悟。布置反思日記還可輔助教師獲取更多的教學反饋。在常規作業中,學習信息反饋較為片面,教師難以對知識技能掌握或數學思維水平產生全面了解,通常只能獲取淺層結論,評價較為片面。另外,部分學生的作業并非獨立完成,也影響反饋的真實性。反思日記要求學生復述學習過程,記錄個人理解,總結學習經驗,抒發學習體會,總結當前問題,具有個體性。檢查反思日記,教師可了解學生個體的學習難點,明確教學缺陷,根據學生的問題和思維特點進行單獨輔導,對共性問題統一在課上解決。
(3)完成要點
在反思日記中,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對知識進行邏輯推理,將此種思維應用于解題,最終解決問題,獲得個性化見解。學生說明其運用學習方法的過程,記錄思路糾偏過程,科學制訂目標,明確實踐路徑,強化正向認知,做出科學的自我評價。在教師的輔助下,深入分析解題失敗的原因,調節學習情緒,對數學建立健康的認知。此種學習反饋不僅多樣化,而且更加真實,促進教師掌握教學現狀,調整教學節奏,優化教學模式,對教學的深廣度進行科學控制,提高教學效率,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健全個性品質,展現數學才能,優化思維模式,促進主動學習。
反思日記應用難度較高,要求師生寫作,在其布置中應避免形式化,強調科學實踐,教師應運用教育藝術和教育思維,做好教學引導,加強個體輔導,指引反思方向,明確反思形式,鼓勵大膽質疑,使學生自覺實踐,提高能動性。在輔導時,要求學生先確定歸因切入點,明確思考深度,科學認知自我,失敗歸因應定位在可控性因素(如學習態度),而非不可控因素(如學習能力),建立正向預期,使學生有動力、有信心提升學習層次,挑戰更高難度。
3.加強思想引導
數學并非簡單易學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的思想引導和情感交流不可缺席。通過引導、交流,可對反思學習產生強化作用,提高反思成效。在數學學習中,反思為積極性和能動性思考,要求長期堅持和深入思考,需要自我管理配合,對意志品質有客觀要求,有毅力的學生較易完成,而缺乏毅力的學生需要教師給予更多關注和輔助。通過師生交流和學習互動,可促進自我塑造,促進學習預期的樹立和高效率達成。在高中階段,學習難度顯著提升,易出現心理落差,導致消極學習,學習成效的滯后性也降低了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學習反思引導中,應融入積極的情感因素和正向暗示,促進學習心態平衡,使學生科學認知自我,不因客觀差異而自我否定,增強意志品質。
在思想引導中,應體現親和力,教師自身也應對教學成效保持積極預期,表現積極情緒,營造輕松氛圍,減輕學生壓力。語言引導應正向,多闡述正向預期,少強調學生缺陷,使學生在反思學習中關注“如何改善”而非自我否定。學生心理敏感,溝通過程應調整面部表情,保持溫和、親切,多微笑、鼓勵,避免消極評價,以積極的心態帶動學生,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和自我提升產生期待感。集體氛圍對個體的影響潛移默化,應促進集體團結,建設和諧班級,優化集體氛圍,加強師生互動。組織學習會議,分享反思經驗,闡述在反思性學習中的思維活動過程,促進協作進步。
關注學生發展,在鼓勵學生時應針對細節表達贊許與肯定,例如,在評價反思日記時,說明日記某個細節所體現出的個人努力,肯定學習態度,而非籠統地肯定近期表現,表達對學生的關注、重視,強化鼓勵作用。師生交流應選擇適宜的時機,結合學生個性,選擇交流形式。外向型學生可直接對面溝通,而內向型學生可在反思日記中通過教師評注促進交流,保證師生互動覆蓋全員。通過交流,了解學習難點,促進問題解決,指明努力方向,激發自覺性,輔助學生完善學習計劃,促進心態調節,培養反思習慣。反思、實踐、完善需要長期堅持,應做好缺陷總結,了解學生反思性學習的實施進度,評價學習水平,同時,反思性學習應結合反思性教學,教學雙向促進,體現反思成效。教師應重視自我審視,定位教學缺陷,配合和促進反思性學習。在反思實踐中,教學結構應與反思性學習相適應,適當“留白”,給予學生反思的時間,輔助學生解決學習障礙,通過同步反思,完善教學模式,促進反思顯效[3]。
綜上所述,在數學學習中,反思性學習不僅是科學的學習模式,也是關鍵性學習環節,可促進數學學習的效率優化和成效提升。分析現狀,應通過課上引導,強化反思意識,引導自覺性反思,以反思訓練為核心目標布置日記任務,使學生在被動訓練中激發主動反思,培養反思習慣。配合思想引導,使學生對反思性學習產生正向認知,主動進行反思實踐,激發能動性,促進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周洪波.培養高中生數學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D].寧夏:寧夏師范學院,2018.
[2]高晶.反思性學習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3]李金杰.高中數學反思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才智,201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