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華
【摘要】深入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是加快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學也同樣需要實施素質教育。那么,什么是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究竟是什么?本文力求從上述幾個方面加以論述,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用;教學觀;基本途徑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們積極迎接新經濟時代的嚴峻挑戰、增強國民素質、培養新時代優秀人才的一個戰略性的重大舉措。如何通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有效地提高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心理素質、發展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和計算能力,開發他們的數學智力,已經成為教師們鉆研的重要課題。基于這樣的初心,筆者結合工作實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發揮的作用
小學數學對于充分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早期學習基礎數學的興趣,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發展的教育方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小學數學課程教育有利于充分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邏輯思考能力通用于每個人的一生,也是我們處理日常事情時所必需的。
第二,小學的數學課程教育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培養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獨立地思考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能夠幫助他們真正學會如何克服學習上或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第三,小學的數學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社會科學和文化品格。在小學階段所學習到的計算知識和能力等對于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我們的傳統教學,一直都是非常重視考試成績的。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解題的自主能力的培養,使許多學生無法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技能。因此,我們需要將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轉向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性素質教育中,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在引入全新的教學理念、思想和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的同時,重新審視傳統數學教學在應試課堂上存在的優勢、缺陷和突出問題,樹立一種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綜合性素質教育發展為主體和核心的新型數學課堂教學觀,明確我們的教學宗旨就是為了培養小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良好的知識掌握能力、良好的自主學習及思維能力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將數學素質教育落實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這是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一項非常緊迫而重要的教育任務。
三、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內在要求。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創新思維是現代人發展的根本性。在進行基礎課程的教學階段,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意識與自主創新實踐精神,讓我們的學生自己從小就應該擁有厚實的學習創新能力。教師應啟發和激勵學生大膽地發表不同的思想見解,激勵和培養學生樹立自主實踐創新的責任意識與自主實踐創新精神。
例如,有這么一道應用題:甲、乙兩袋糖共重5.6kg,如果從甲袋中取出0.8kg放入乙袋,這時兩袋糖質量相等,原來甲袋中有糖多少千克?為了讓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個問題,筆者讓他們分成小組進行探究討論。經過一番討論后,有的小組提出“可以把甲、乙兩袋糖的總質量除以2,得出平均每袋糖的質量,再加上從甲袋取出的0.8kg,就等于甲袋中原來糖的質量,列式:5.6÷2+0.8=3.6(kg)”。有的小組提出“把甲、乙兩袋糖的總質量除以2,得出平均每袋糖的質量,再減去0.8kg得出乙袋糖的質量,然后將總質量減去乙袋糖的質量,列式:5.6-(5.6÷2-0.8)=3.6(kg)”……這些學生通過探究討論,得出了各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極大地開拓了自己的創新思維,培養了自己的自主創新活動意識。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等途徑,使小學生的知識自主創新能力意識不斷地逐步加強,開拓他們廣闊的豐富想象力和豐富思考力的空間。
(二)要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相結合
在當前,我國小學的數學主體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充分運用各種信息科學技術手段來進行輔助課堂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過程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化、清晰,使小學生的主體思維活動變得活躍,興趣盎然地積極參與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筆者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中的“對稱”這一內容時,運用信息技術播放教學課件,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依次向學生們呈現剪紙、飛機、眼鏡等軸對稱圖形的圖片,這樣就馬上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對軸對稱圖形也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很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接著,筆者又用PPT展示蜻蜓、蝴蝶、天安門等圖形,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看看他們在形狀上有什么特征?學生們分小組進行熱烈討論,然后積極舉手發言,最后得出結論:像這些物體,它們的左右兩邊完全一樣的,這種現象稱為“對稱”。由此可見,信息科學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互穿插融合,既有效激發了大部分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建立合理、全面、科學的評估和考核制度,將有效地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貫徹落實。首先,素質教育的考核和評價內容必須是全面的,不但需要對學生已經掌握了所有基礎知識進行考核和評價,而且還需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認識能力和非智力因素進行考核和評價。其次,評價的形式也應該更加多元化。有些內容可以通過采用動手操作的方式進行考核,看看每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全面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實踐水平,從而做到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再次,教師的評價與自我評估相互地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評估的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時候,應該充分地采用具有指導性、鼓勵意義的評語,同時要引導他們學會正確地進行自我評估,增進他們的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在推動小學數學素質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意義,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通過一系列的基本途徑,全面深化和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以學生為根本,以推進素質教育為抓手,重視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實現其知識、技能、思想等各個方面的全部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為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的優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繁榮復興而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