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山
摘要:歷史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但目前的歷史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歷史教學內容較為死板和枯燥,都是一些需要記憶的歷史內容,所以許多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并不感興趣,這也是教師最為頭疼和擔心的。所以教師應積極找出問題的原因,并進行改進。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應用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史料教學;合理運用
歷史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也逐漸出現了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其中,史料教學法就是眾多教師廣泛應用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選擇史料應立足于教材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能夠使學生深入了解和理解歷史知識。教師在選擇史料時應注意,要結合歷史教材內容進行篩選。要是挑選的史料脫離教材,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史料和教學內容沒有任何聯系,學生也不會在史料中學習到任何有關教學內容的知識,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法,首先應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和史料內容,然后靈活地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詳細講解史料歷史事件,包括其中的意義和含義等。從而使學生迅速了解和掌握知識點,提升自身歷史學習水平[1]。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這兩章的內容有著一定的聯系,可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延續。在運用史料法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立足于教材內容,合理選擇和運用史料,確保材料和鴉片戰爭有直接的關系,如“林則徐虎門銷煙”“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等。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從中了解鴉片對人的危害和對國家發展的嚴重影響。采用史料教學法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水平。
二、靈活運用豐富、鮮活的史料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古國,有眾多的歷史資料。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法,需要教師選擇科學、合理的歷史資料,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史料的作用,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因為大多數的歷史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枯燥性。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鮮活的史料,使學生在學習時被吸引,從而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原始農耕生活》時,其中包含的內容距今相當久遠,不過我們現代的有些發明也參考了古代流傳下來的器具,可以說有些古代的發明是“創造的源泉”。那么在運用史料教學法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展示農耕時代器具的圖片。通過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掌握相關的知識,從中感受歷史的魅力。
三、綜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應用史料
現如今我國已對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徹底轉換傳統教學觀念和方式。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牢固掌握教學知識,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個人素養也得到全面的培養。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運用史料法教學時,在保障教學需求的基礎上,還應保障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能夠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素養。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時,其中,包含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發明。其中,工業革命開始的重要標志就是珍妮機的發明,那么教師在選擇史料時,就可以選用我國古代的人工紡織機,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紡織機探索紡織業的發展史。從而使學生在歷史的探索中,掌握有關紡織業的歷史知識,明白工業革命的作用和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史料教學法能夠豐富學生的歷史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也為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應當在歷史教學中廣泛應用,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榕濤.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2):190.
[2]郭國良.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研究[J].科普童話,2019(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