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對高中各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數學而言,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應將重點放在學習方法上。高中數學在實際的開展中,需要教師不斷深化革新,改變原來的教育弊端,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熱情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創新性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綜合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學習;教學改革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推動,各學科都進行著教學革新。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新一輪改革推動著數學的教學觀念、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結構等方面都產生新的變化。為了更好地推動高中數學的深入發展,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如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問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同時也實現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出社會需求的人才。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1.教師教學負擔太大
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數學應用能力等。然而實際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對一般的高中數學教師來說,需要負責兩到三個班級的課程教學,而又因為每個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為此,對不同的班級,教師就必須采取不同的教授模式。同時,再加上教師需要應對各種考試、升學等方面的壓力,使得高中數學教師的實際負擔過大。
2.教師對新課標理解存在偏差
一些教師對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轉化的改變做得不是十分到位,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沒能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得最終的教學情況還是以教師的課堂教授為主,學生的思維還是無法得到啟發,這種情況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還是存在的。當然,只有教師從觀念上做出改變,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將學生確立為教學工作的主體,才能夠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3.知識點難度過大
為了更好地貼合新課改的要求,許多高中的數學課本都或多或少進行修改,課本內容的擴充和創新雖然更適應了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但是難度過大,對于經濟水平較低、教育發展較差的地區而言,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幅度提高,而且教材中引入大量的地域性文化,學生難以理解,不單單提高了學習的難度,也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激情。在此情況中,若教師與學生之間沒能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則會嚴重降低教學的實際情況[1]。
二、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方法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能力,筆者從以下三方面提出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
1.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以前的高中數學課堂充滿了枯燥和無聊,自然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數學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愛玩的性格特征,在實際開展教學的時候,融入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必修一“關于命題”一章時,可以在剛上課的時候,拋出幾個與課程相關的有趣的命題供學生思考,如“河馬有沒有翅膀、一條直線有幾個點、2個全等三角形全等”等,借助這些命題既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課程知識,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2.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數學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即學會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與解答技巧不同,它是一種思維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抽象難懂的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提高數學能力。
例如,在教授關于圓錐曲線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感受圓錐曲線的實質,教師可以在講例題的時候,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圖形的變化特點,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推動學生更好地把握本章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3.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自主制訂合適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復習、定時鞏固幾個學習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
例如,教師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就要向學生講清楚學習的方法,告訴學生如何實現高效學習,通過講解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習慣的建議。此外,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強調復習、預習、鞏固等學習階段的重要性,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落實,也要做好自身的指導者的工作,幫助學生解答疑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蘇鵬祥.淺析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2):234.
[2]亞森江·夏玉蘇普.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科學咨詢,2019(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