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波
摘要:小學數學的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授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升數學能力。在新課標引領下,小學數學作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打破以往單一的形式。課后作業要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挖掘學生思維潛力,使學生在知識和思想等方面得到發展。形成熱愛學習、樂于實踐的態度,促進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教學效率
課后作業是知識教學的補充,有助于學生形成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學生通過練習課后作業,鞏固了新授知識,強化了學習技能,提高了實踐應用能力。原來小學數學教師布置課后作業,題型單一,內容枯燥,類型重復,沒有從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教師布置學生作業時,內容乏味無趣,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數學學習沒有活力,學生也漸漸失去的學習興趣。另外,課后作業的答案固定,缺乏開放性,這會固化學生的思想,不利于調動學生發散思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不到培養。所以課后作業需要精心設計,這會有助于學生在數學上的成長。
一、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上的地位很重要。學生練習數學課后作業,獲得和鞏固課堂的新知識,形成概念體系,增長數學知識能力。新課標提倡數學課后作業的多樣性、多元化,學生由被動接受作業變為主動地探究作業,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小學階段,學生獲得理論知識和數學概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離不開課后作業的幫助。課后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反饋教學效果,輔助教師了解學生知識理解程度,并依據學情進行反思總結。
數學教師需要抓住課程標準的理念,革新教學思想,作業練習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作業內容變得有趣,題型豐富些,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數學教師在設計小學課后作業時,要多思多想,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征,作業重基礎類的同時要兼顧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給予課后作業新的活力,適應新時期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巧設課后作業促進學生發展
1、培養學生的探索熱情
數學課后作業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一項基礎活動,數學學習需要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和探索實踐。通過操作實踐活動獲得數學概念,對學生知識的形成影響很大,同時也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鍛煉學生的思維方法。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探索性、實踐性與合作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吸取營養,成為一名學習的探索者。例如,設計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課后作業,教師可以放手學生去生活中尋找教學實例,從生活上三角形的廣泛應用中感受三角形的特證,掌握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加深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教學《統計圖與統計表》后,可以布置學生調查家庭用水情況,制作月度調查表和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學生根據家庭調查情況統計制表,進行“合理用水”規劃,激發學生節約資源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寓教于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
2、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新課標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場景出發,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所以在設計課后作業時,需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結構特點出發,結合學習和生活環境,設計開放性作業,調動學習積極性。數學課后作業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情境,或結合其它學科,匯編成有機的學習整體。學生依據個人能力選擇合適的作業,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學習五年級《小數乘小數》后,設計學生走進菜市場購買家庭需要的菜品的作業。依據超市菜品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計算需要付款的總價。“買菜”作業富有趣味,貼近生活情境,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作業熱情。學生自主選擇課后作業,進行練習提高,踐行學習主動性。
3、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作業,帶領學生感受數學的意義。通過構建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通過作業踐行生活化的數學學習,鍛煉成為數學知識的實踐者。例如,學習《可能性》,知道生活中的事件存在概率。去集市上參加“抽獎”活動時,不會盲目的相信“手氣”了。學習《周長和面積》后,學生丈量花園時,就知道測量花園的長和寬,用公式就可以求出花園面積,這類課后作業會幫助學生實踐數學探索精神。
4、培養學生的主動品格
在作業設計中,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知識獲取、分析評價、自主探究的機會。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有差異,個體間的學習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更好地踐行新課標“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考慮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學生結合自身學習情況,選擇不同層次的練習,貼合成長進步的需要,激勵自身“比超趕學”,鍛煉了探索實踐精神。例如,教師根據學情和個體差異性布置“套餐型”課后作業,分為基礎習題、變式習題和拓展提升習題。例如,學習簡便運算后,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基礎類作業:(1)36×65+36×35,(2)(250+25)×4。變式類作業:(1)72×99+72,(2)86×101。拓展類作業:(1)135×102-270,(2)680×28+68×720。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作業練習,發揮主動性,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
數學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和健康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勇于實踐,敢于突破,教學設計課后作業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促進學習新知為目標,注重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夯實基礎。小學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后作業,給予作業注入生活化、趣味性和層次感,作業設計具有激勵性和探索性,將教材中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課后作業為學生搭建一座高效學習的橋梁,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使課后作業真正發揮它的價值,助力教學,為數學學習插上翅膀!
參考文獻:
[1]張楊綱.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東西南北, 2018(8).
[2]李嫻.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000(0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