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平
摘要:由于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施與推進,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但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參與課堂比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推進語文教學略顯困難。先學后教模式凸顯優勢,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因此,微課教學受到廣泛歡迎以來,也要求語文教師可以有效地運用微課教學,來實現教學課堂效率的提高和質量改善。本文將從先學后教模式下的微課設計并結合教師的教學實踐來完成應用實踐的探究。
關鍵詞:先學后教;微課程設計;小學語文
引言
信息化社會已經到來,新型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學生在課堂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發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想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還需要教師引入微課教學模式,以便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先學后教模式下微課在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并結合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闡述。
一、微課程的概念和特點
1.概念
微課程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2011年,在當時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比較低的情況下,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出現的教學資源,對于大眾來說,相對陌生。提出者給出解釋:微課程是指以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為依據,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微課程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的課程,旨在短時間內學習一小問題[1]。
2.特點
(1)容量少。微課程的課程設計時間比較短,總體教學內容較少,便于隨時傳播與利用,解決了課堂上漏聽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課程短缺。微課程的時長大多為4-9分鐘,學生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微課結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
(3)內容精煉。微課程因容量少,在設計時各個教學環節緊湊,主體突出,結構鮮明,利于學生短時間內掌握。
(4)效果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微課中充分體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我要學變為我想學。
二、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特點
1.快速確定學習內容和目標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確定學習目標,比如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一個知識點,理解知識點的內涵。若直接讓學生去背書上的概念含義,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定會非常差,死記硬背,短暫的記憶,下課便會忘記。因此,先學后教模式應運而生[2]。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先對今天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去創設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對學習目標的理解,再將內容順其自然地帶入情境,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既讓學生明確了教學目標,又學習了知識點,一舉多得。
2.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改革中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真正參與課堂,主體性的地位才能真正實現。先學后教是學生主體性體現的教學方式。例如,學習先預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的課文《烏鴉喝水》,在自主學習時可能會想到:烏鴉是怎樣去尋找水;烏鴉找到水之后是怎樣喝水;烏鴉最后喝到水了嗎等等這些問題。當學生頭腦中有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時學生的聽課效率會大大提升。相比較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先學后教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3.提升學生課堂創新能力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帶來高效的學習課堂,還能將學生的創造力無限激發出來。在教師講解知識點前,學生就已經在腦海中產生一些問題了,因為學生先前學習了一定的知識,在產生問題時,首先會調動以往的知識經驗,加以想象進行假設,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學生盡情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回答問題,打破教師上課報答案的束縛。
三、微課程的設計應用研究
1.結合教材內容
科技在不斷地進步,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框架,為我們設計教案提供了便捷,但萬變不離其宗。因此,在進行微課設計時從教材入手。教材是我們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微課的基本依據,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不能脫離教材,在微課的設計過程中應當緊抓教材,所以需要教師仔細研究教材內容。微課教學時間短,但是內容是完整的,保證了教材知識點的系統性、完整性。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研究課件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年齡上、知識水平和學習力水平的差異,各個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把控能力亦是不同。有些學生平時積累較多,課堂上的拓展延伸很快就能理解掌握;有些學生知識儲備不佳,理解能力較弱,對于課堂上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因此,微課在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每個學生的差異,在難度和例題的選擇上把握精確度,將微課的優勢最大發揮出來。
3.合理創設、運用教學情境
教學設計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實施框架的過程,包括:創設情境,教學流程設計、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等資源整合[3]。教學設計是微課程的重點部分,對教學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創設情境有多種方法,可以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如《烏鴉喝水》中的烏鴉是如何讓水一點一點升起來的?也可以通過生活場景來構建探究性實驗情境,如教師可以帶一個小瓶子和小石子進入課堂,瓶子里灌半瓶水,讓學生自己體驗將小石子丟進瓶子里,觀察水面上升至瓶口,烏鴉夠到水的這一過程。這些方法都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微課程的教學流程設計包括片頭引入部分、主要內容、結尾三個部分,微課程作為一種短小的視頻,制作時依舊需要確定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用視頻、音頻、圖片及文字把語文的概念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
四、結束語
微課程的設計需要仔細地斟酌與推敲。先學后教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創造性發展提供了機會。微課程設計在先學后教模式下為教學內容進行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降低,提升教學效率。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將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相聯系,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靜.數學課程中微課程的設計及應用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000(010):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