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艷
摘要:道德和法治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困惑,通過課堂提問、交流互動來解答學生的疑惑,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關心和指導。我們應該抓住課堂上的交流時間,鼓勵學生提問和發言,讓課堂充滿學生的辯論聲音,讓學生在思考中進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
一個國家的發展與這個國家法治建設的完善有非常大的關系。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完善法治建設,其發展和運行才能步入正軌,才能國泰民安。人民思想道德的發展,也需要依靠法治作為支撐。學生是道德與法治建設的主體之一,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法治與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從而對我國的法治與道德發展起到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開展課前預習促進有效教學
課前預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由來已久,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和學生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新課前預習教科書、熟悉教科書、發現教科書問題的教學方法。 現在的中學道德和法治課有一個問題,就是正在上課的學生很難聽老師講課。 針對這樣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聽教師的課,提高課的效率,教師有必要進行課前預習。 由于學生預習是新課程,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有方向,使學生能有效地預習教科書的內容。
2.轉變教學觀念,進行引導式學習
怎樣在課堂上使一個學生對知識進行快速吸收和把握?怎樣使學生記憶知識的持久度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在充分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后運用自己的方法加以理解和吸收。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方便在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對于知識點的傳授大多都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而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吸收也通常處于被動的狀態。在這樣的課堂上,因為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無法理解,所以通常會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就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非常吃力,也不利于對知識點的持久記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減弱,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不是一門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學好的學科,它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對相應的案例進行分析和理解,從中明白它所要表達的一些關于道德和法治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不應該把問題和答案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應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教師應該在課堂講解的時候帶動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引導他們敢于在課堂上說出自己關于這些問題的想法,使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對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做也便于他們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將這些知識進行靈活地運用。
3.優化相關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教師為學生講解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期間,需要不斷優化相關的教學策略,使之能夠契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學生更好地優化自身學習質量,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結合對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便可針對當前實行的信息化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改良和優化,使之具備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元素。通過教師結合學生對于現有教學方法的調查,可以發現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對于趣味性和知識性兼備的教學內容更加感興趣。因此,教師為學生設計教學策略的優化方法時,便可收集大量相關的知識性趣味教學內容,使之能夠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有效的知識學習和思考,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4.聯系生活實際滲透
實際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與社會生活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效地聯系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可以增強課程教學內容的真實性與生動性,有助于凸顯課程知識的真正價值,也能夠使得所滲透的德育教學思想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提高了德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質量。基于此,為了更好地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思想,我們教師要注意聯系初中生的生活實際,科學地設計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案。
5.結合學生的生活開展安全健康教育
現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模式較為固化,教學內容呈現出滯后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所需。當學生面對社會的陰暗面以及受到不良行為影響時,難以通過正確的途徑加以維護,導致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受到影響。出現這樣的問題,基于學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健康知識,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未能將其日常的生活狀態與學習聯系起來,導致他們無法在權益受損時積極維護。
為了更好地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積極直觀地展示書本上遇到危險情況時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脅時應該采取的對策,與生活化問題相連接,同時也告知了學生如何躲避生活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充分詮釋了本課程的教學重點。當地派出所的警察可以對學生的安全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樹立防范意識,一旦遇到危急情況,應該及時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
6.采用案例進行教學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想要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學的實效性,一定要注意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等因素來采取最合適他們的案例,也要確保該案例的教學價值和教育意義。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案例的選擇會直接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和課堂質量,案例的選擇空間較大選擇內容也較為豐富,可以是學生身邊的案例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聞軼事。為了進一步提升案例的教學針對性,可以針對案例內容進行適當拓展或調整修改,以滿足教學要求為原則做好內容的優化,真實性可以適當的修改。在案例教學期間應當確保案例本身的吸引力,活動中最能引發學生爭論與思考的即抓牢他們在體驗進程中的內心感受,持續在思維碰撞中擴大沖突點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
結束語
總之,針對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明確學科的價值取向,增強對問題的批判性思維,重視核心素質中科學精神的培養,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深入挖掘現有的政治資源,收緊時代的發展。 同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巧妙地運用生活狀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最后,課堂提問、反饋語言要反復打磨,突出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廣琴.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中學),2019(08):175.
[2]歷博.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9(08):149.
四川省南部縣第二中學 四川 南充 6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