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懷鋒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我國的新課程理念不斷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側重培養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和創新思維,以便為學生的未來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中,數學相關理論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教師應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采取創新型的思維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本文結合思維教學的意義,探究高中數學思維教學的可實施發展路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維教學;策略研究
在巨大的高考壓力下,高中數學需要注重學生的數學成績。堅持“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模式,導致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和束縛,無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素質教育改革中,教師應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采取思維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構建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意義
(一)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問題推理能力
高中數學課程知識內容比較復雜,在學習中需要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層推理。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掌握才能更牢固。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能夠由淺及深的逐步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在聯系進行深層次探索,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問題推理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探究主動性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少互動、交流,對課程知識內容很少進行自主探究,導致學生在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始終無法提升。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轉變教學現狀,教師采用問題導向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效果。
二、高中數學思維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高中數學思維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數學思維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感性的理論知識有更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和鉆研。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教學實踐中,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需要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內容進行探究和思考,并且在解題思路上積極的創新。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時,教師要積極的創新教學方式,采用更豐富、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1]。例如,在學習《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程內容,采用動手實驗的方式,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索。學生將一張紙作為空間中的面,并想象其無線四周擴展,用鉛筆作為空間中的直線,兩端可以無線延長,用一個橡皮作為空間中的點。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學習興趣被充分的激發出來,并且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相關知識的學習中。通過實驗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空間立體感也有效的建立起來,為以后的幾何知識學習奠定了基礎。高中數學教師利用生動有趣的實驗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引發學生在實驗中思考、探究,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高中數學思維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的掌握,往往采用“題海戰術”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很難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在高中數學思維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轉變“題海戰術”的教學方式,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的歸納、總結和反思,學生有效掌握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同時,還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2]。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節課程之后,為了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重點內容掌握牢固,教師采用了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對本節課程知識內容繪制在思維導圖上。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對本節課程知識內容的再復習過程,并且學生還會主動的對知識重點內容進行劃分、總結和歸納。當學生繪制完本節課程的思維導圖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反思、回顧本節課程知識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通過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自我檢驗的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的反思能力,從而激勵學生對本節課程內容進行思考,并更有效形成完備的高中數學知識框架體系,強化數學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高中數學思維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
高中數學課程知識學習與其他課程知識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性,高中數學理論知識內容存在諸多的聯系和規律,僅僅靠教師的講述,學生很難深入把握。所以,在高中數學思維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自主、獨立的思考和探究,通過獨立自主的挖掘數學理論知識內在的規律,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首先,教師通過“問題導向”的形式來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3]。例如,在學習《直線、圓的位置關系》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對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可以采用“問題導向”讓學生對直線、圓的位置關系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如,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向學生詢問“直線和圓有幾種位置關系?”引起學生不自覺的進行思考和探究。通過問題導向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學生的對問題的認知會更深入、全面。其次,教師可以采用“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究。在學習新授課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為學生設定預習目標,從而引導學生對要學習的課程內容進行獨立的探究和思考。通過課前自主預習的方式,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有了大致的理解,并且為課堂中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高中數學問題有一定的復雜性,并且解題思路也不止一個。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探究能力,學生在掌握一種解題思路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解,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結語: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實踐中,數學思維的培養和鍛煉非常重要,教師應根據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斷的總結經驗和教訓,引導學生自主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立偉.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研究[J].電腦樂園·信息化教學,2019(4):0098-0098.
[2]張戰雄.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研究[J].科普童話,2019,000(043):63-63.
[3]閆喬蓮.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7):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