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平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28-01
摘? 要? 目前,很多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在不斷產生。本文章首先分析了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之后討論了新課改形勢下如何進行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提出體育拓展訓練、分組教學等方式,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的只注重文化課成績的教學理念必須及時轉換,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是最合乎當今教育發展趨勢的。但是,由于之前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導致現在體育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
一、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教學方法單一。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由于課程設置時間較少,這就導致了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限的體育教學,且課程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其次,小學體育設備不完善也是現階段體育教學存在的另一個較為嚴重的難題。
二、小學體育多樣化教學策略
(一)將素質拓展融入體育課堂
拓展訓練是學習方式的一種,其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參與感,這種學習模式主要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和輔助,該模式最為突出的優點就是體驗。該模式的教學重點是對學生某些非智力因素進行發掘,通過讓學生參與到預先設計好的訓練中來鍛煉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進步。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維方式和呆板的思維習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隨著社會對于教育事業的關注,該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可以完善評價體系。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只是局限于對學生生理上的評價,不夠全面。將拓展訓練融合到體育課堂后可以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能、品質、能力等方面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價,這種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向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
相對于傳統的體育運動,拓展訓練的危險系數更高一些,但是這不是我們拒絕它的理由,因為只要我們的訓練方法足夠科學、保護設施足夠完善、教師水平足夠專業,所有的安全問題都是可以大概率避免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首先自己要將安全意識放在首位,然后是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以做到科學、安全地訓練。
(二)利用分組教學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
分組教學的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范圍很廣,也是很多教師采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科學使用可以提高體育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將這種方法運用在體育教學中也會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合理地使用,并且根據教學現狀進行必要地創新和細化。
以足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以學生體能為依據進行分組。學生的體育天賦有著天然的差別,有些學生對于球類有著天然的感覺,身體協調能力強,體育項目學習起來很快,有些學生則在體育運動的學習上稍顯吃力。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很多,如平時的鍛煉情況、來自父母的遺傳等等。在眾多的核心指標中,體能是衡量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體能的情況直接關系到足球學習成果。因此,在排序的情況下能夠依據學生的體能情況來開展排序,將不一樣體能級別的學生分到不一樣的組里,如此就能使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如針對不同級別的組實施不同程度的訓練,這樣可以使得所有學生的足球水平穩步提高。此外,也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和天賦進行分組。眾所周知,足球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團隊合作,分工明確。足球是一項講究團隊合作的運動,團隊中各個位置的球員分工明確,通力合作,發揮自己的長處,才造就了一次次巧妙地傳球和精準的射門。學生對于每個位置的喜愛不同,有的學生喜歡助攻,有的學生喜歡射門,有的學生喜歡守門。對于這種興趣的差異,教師可在滿足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分組。這樣的教學分組可以讓學生更加專一地進行訓練和學習,當學習和興趣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三)完善體育設備,為體育教學多樣化奠定基礎
學校應該加大對體育設備的資金投入。學校要針對缺少的設備進行補充,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教學設備。具體來說,對于場地的缺少或者不正規要及時予以完善,如很多小學的籃球場地是水泥地,這種場地特別容易導致學生受傷,所以要更換成性價比比較高的,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的橡膠場地;對于場地尺寸不標準的,要將場地標準化;對于器材陳舊損壞的,應該及時予以維護和更換,以保證體育課堂的正常高效進行。
三、結語
體育教學的功效早已不只是停留在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方面上。新課改形勢下,為有效培養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催生了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方法。現階段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仍然存在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教學方法陳舊、設備需再次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給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學校應持續完善存在的不足,探索小學體育教育模式,優化體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具備體育核心素養,為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創造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松.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多樣化探究[J].新課程(中),2018(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