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秘
【摘? ? 要】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和法治素養為目標的學科,將傳統文化融入實際教學中,有益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汲取和實踐應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并達成預設的學科目標。文章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傳統文化整合的意義和具體路徑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傳統文化? 整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033
在新一輪的課改中,要求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工作,更要做好對學生素養的提高工作,如此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延續。相較于其他學科,道德與法治學科通過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更加認可自己的民族,并產生民族的自豪感,有益于學生在自我驅動下獲得全面發展,從而培養出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做好教學觀念和方式的轉變工作,實施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教學工作,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將根據自身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經驗,提出有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傳統文化整合的建議。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傳統文化進行整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五千年,就說明了其自身的適應性和合理性。學生從小便會學習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學生犯錯時,教師會讓學生學習“勿以惡小而為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學生失信于人時,教師會讓學生學習“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些名言警句均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學生在對其進行學習和領悟的過程,就是改正自身不足的過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大量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將道德與法治與傳統文化進行整合,能夠讓學生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能夠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又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有利于對學生道德觀的培養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教師總是采取理論灌輸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只是對知識進行了記憶,無法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塑造學生道德觀的作用發揮出來,會給學生今后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傳統文化進行整合,能夠豐富教學的內容,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有利于對優秀人才的培養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相對于知識傳授,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顯然更加重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教學進行融合,契合立德樹人教育的要求,能夠從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促使學生進入優秀人才的行列。
(四)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
中國由多個民族構成,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有較大的差異,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能夠長久發展的根本,民族文化通常包括服飾、飲食、居住習慣等構成。但隨著西方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語言的消亡現象越來越明顯。民族文化的強弱對于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有較大影響,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讓學生主動進入對民族文化的學習之中,對民族文化的精華進行掌握與傳承,如此才能夠讓中國屹立不倒,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大國。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傳統文化進行整合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引入傳統文化
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多媒體技術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結合,能夠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魅力。在具體的利用過程中,根據學生對圖片和視頻感興趣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方式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導入新課,又能夠為學生新課內容的理解做好準備。
例如,在教學《綻放生命之花》一課時,在導入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選擇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的英雄事跡。如為學生播放紅軍長征等視頻短片,讓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初步感知。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導入新課,既能夠讓學生對主題學習內容進行感知,將學生快速帶入主題內容的學習中,又能夠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舉辦多種活動
第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多樣化的活動進行設計。比如在教學《友誼與成長》一課時,由教師或者學生設計一個情景劇,學生根據情景劇的內容進行表演,之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時教師再向學生講一講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加深學生對友誼的理解。又如在教學《誠實守信》一課時,教師舉辦主題比賽活動,如成語接龍或者故事接龍等,在活動設計中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效果,實現對學生誠實守信品質的培養。第二,學校設計不同的活動。學校舉辦象棋、圍棋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了解更多棋類文化,或者舉辦關于傳統文化相關的朗讀大賽或者演講大賽等比賽活動。通過課堂活動和學校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生活環境。
(三)布置傳統文化相關的作業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除了要注重課堂學習、校園學習外,還需要注重對課外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在親身體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學習的知識。比如在教學《親情之愛》一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作業,如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幫助媽媽捶背等,并要求學生在活動后寫下自己的活動感受。還可以讓學生留意觀察自己父母的一舉一動,將父母愛自己的事件進行記錄。通過對課下作業的完成,學生能夠對家的內涵有所理解,并熱愛自己的家庭,用實際行動去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
三、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傳統文化的整合意義重大,教師要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體驗和感悟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他們今后更全面的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秦愛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課堂美感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
[2]藍天.用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道德與法治新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