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代銀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改革與創新。在高校體育教學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之下,大部分高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十分重視[1]。對于體育學科來講,主要以培養學生運動能以及身體素質為主要目標,現如今,將體育心理學有效融入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成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闡述了體育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并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提出教師要對班級內所有學生做好全面了解與認知、實現體育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等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心理學;高校體育教學;現狀;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4-0107-02
體育心理學應用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培養高校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知意識、學生的思想情感、建立運動目標以及提高身體素質為主要內容,思考并探究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以及心理素質。體育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主要目標并不僅是為了提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同時還要正確引領學生建立心理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一、體育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體育心理學是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將體育活動中學生的表現以及實際規律進一步呈現出來,也是對人類在開展某一項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以及心理素質進行研究教學的學科。隨著新課標的出現,部分高校在教學方面也做出了很大改變,主要是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建立強大的心理素質。通過提升對體育學科的重視度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培養學生更多的興趣愛好。
學生在高職院校內,真正參與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時,會受到不同的環境因素困擾,隨之出現很多問題。在學生面臨這些困擾以及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及心理會出現明顯不同,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作出的體育行為。如果學生受到影響所產生的心理活動是積極的,會使學生更有動力去完成體育知識學習,虛心主動接受知識,有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當學生心理出現消極情況時,則會對學生的學習觀念以及學習積極性造成影響,進而阻礙學生的體育發展與進步。將體育心理學有效應用進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建立高效學習性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還可以抵消學生消極心理的出現,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素質提升以及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一)學生受到男女性別影響產生排斥心理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班級內會存在比例相符的男女同學。受到男女同學邏輯思維、性格愛好、生理特點以及體能等多方面的差異影響,會使很多女同學對體育運動的認識有偏差,甚至還會存在排斥心理。對于身體素質來講,女同學的身體素質與男同學的身體素質相差較大,且受到生理結構以及性格愛好的影響,在女同學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體能供給不夠的情況,進而給身體和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因此,女同學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不高,對活動項目的追求較少。當其對體育運動產生排斥心理時,會對體育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二)對未知或者不熟悉的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產生恐懼心理
在高職院校開展體育運動教學的過程中,當出現未知運動或者不熟悉的運動時,部分學生會出現恐懼心理,在課程上畏手畏腳,給體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建立困難。不同的運動需要通過不同的活動場地、不同的教學環境以及不同的運動設施來完成教學,進而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其中給學生造成消極心理的情況較多,使學生無法面對未知運動,產生抗拒心理。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并開展田徑項目時,如跨欄、鐵餅項目、標槍項目等,學生會對陌生的運動器具產生畏懼,不知道如何操作,害怕器具對自己產生傷害甚至對他人產生傷害,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均會產生恐懼心理。除此之外,很多學生特別在意他人想法,如果在體育運動訓練時,有其他人在場邊觀看,會導致學生產生緊張心理,怕自己哪一環節沒有做好被他人嘲笑。這些心理障礙均不利于學生順利開展體育活動,致使體育教學效率降低。
(三)班級內學生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導致自卑心理
在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存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只要存在競爭就需要面臨輸贏。因此,在開展體育活動比賽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勝負欲的影響產生緊張心理。當出現此情況時,學生便會受到極大的思想包袱影響,具有巨大思想壓力,形成心理負擔。與此同時,對綜合能力素質強以及身體素質高的學生來講,對體育運動充滿熱愛與追求,希望自己可以進入體育活動當中;而綜合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怕影響團隊成績,產生自卑心理,不敢在體育運動中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抵制體育知識課程教學,從心理厭惡體育運動的學習與鍛煉,對其學習體育知識存在較大影響。
三、體育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師要對班級內所有學生做好全面了解與認知
在高校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體育教師對班級內的學生不夠了解,甚至還不能完全記住學生的名字。而不同的學生性格不同、運動能力不同等情況均會對體育課程教學產生影響。學生興趣愛好不同,當一項體育運動開展時,會出現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不利于對整個班級教學統一化開展。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教學之前,需要對班級內的全部學生進行認識與了解,關注每一名學生生理情況及心理狀態,尤其是性格較為獨特的學生,應更加重視。與此同時,還應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之前,與本班級的班主任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心理狀態,并了解學生所感興趣的體育運動以及自身身體素質等內容,進而準確掌握學生興趣愛好、體育素養、心理活動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教學方式做出調整,并制定適合且完善的教學方案,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例如,對于體育教師來講,應該明確男女同學之間的身體素質差異以及每名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心理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運動分組教學,修改體育運動教學內容。對于女同學,可以適當降低訓練強度,力量類運動的開展可以適當減少,同時多開展柔韌性以及平衡性的運動訓練;對于男同學,應適當增加訓練強度,在體能方面以及力量方面多開展訓練,進而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熱愛心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實現體育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
在現如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2],有效應用體育心理學并將其作用發揮至最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需要將體育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進行有機結合,將理論內容有效應用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當中,才能推動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體育心理學模仿內容,通過體育活動表象訓練法,讓學生自主且有意識地建立體育活動表象,并通過思考將其呈現在學生的頭腦內。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的動作,并通過自主思考能力,不斷重復、調整和創造自己的動作,將頭腦內所呈現的活動表現控制四肢,進而完成體育活動的訓練。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語言的表述與暗示、觀看視頻及動畫,幫助學生認識了解體育運動,開展體育活動的學習,不斷鍛煉學習技巧,將表象訓練和工作技巧訓練有效融合,使二者可以交叉完成,并不斷觀察學生開展體育訓練的每一個環節,當發現問題時,及時給予建議并改正。久而久之,通過不斷訓練,引導學生掌握訓練技巧及動作要領,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三)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應用體育心理學,將其作用發揮至最大
就目前社會發展的情況來看,體育心理學的應用與推廣需要通過多樣化教學形式來完成。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體育教師做出教學改變,無論是從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內容上,均需要進行改革與創新,豐富體育教學的教學環境及教學內容。同時為了滿足社會以及新課改的條件與內容,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選擇,創新并優化教學手段,給學生創造一個多樣化學習環境。豐富體育活動模式,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將體育心理學應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發揮出最大作用[3]。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提升體育心理學的地位與作用,需要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并不斷研究最高效的使用路徑。在此過程中,便需要體育教師了解班級內的所有學生,并了解每名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認知。尤其需要注重每名學生心理狀態,結合實際情況與體育理論知識,開展多樣化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進行體育心理學教學,將學生身體存在的潛在能力發揮出來,推動高校體育教學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一成.探討學校乒乓球基本技法的訓練途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3):30-31.
[2]沈潔.美術教育下的藝術院校人才發展模式[J].美與時代(中),2019(12):81-82.
[3]王嘉聰.解讀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識譜教學趣味性[J].戲劇之家,2020(6):157.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