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煜 劉昀隴
摘 ?要: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輿情讓大學生難辨真偽,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大學生占比最大,其能否正確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輿情,是否有堅定的思想信念,將對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本文分析了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背景、定義和分類、應對途徑、思想基礎,并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以期對打贏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有所幫助。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
中圖分類號:G4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9-0134-02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公共衛生事件持續發生,由此引發的輿情信息繁雜多樣,因此,分析大學生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輿情中的重要性,厘清輿情的定義及分類,明確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應對途徑,夯實大學生的思想基礎,對做好輿情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一、研究背景
在校大學生數量龐大。據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00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率51.6% [1],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
網上輿情信息量大。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2020年2月4~5日,相關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刊10301篇、新聞219816篇、微信207802篇、微博93156篇、論壇17625篇、客戶端報道41023篇。
網上輿情內容繁雜。如今,網絡上既有公共衛生事件實時報道,又有百姓民生實事;有官方媒體也有非官方媒體的傳播;集體或個人都在傳播分門別類的信息,讓大學生難辨真偽。
大學生為網民主體。據2019年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6.0%;20—29歲的網民占比為26.8% [2],大學生成為我國網民的重要部分。
二、輿情的定義及主要分類
(一)輿情定義
“輿情”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作為主體的民眾對作為客體的社會管理者、企業、個體及其他各類組織及其政治、社會、道德等方面的取向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態度 [3]。
(二)輿情分類
1. 政務輿情,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與政府相關的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政府及其管理者所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
2. 經濟輿情,是關于經濟生活的社會普遍意見。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各行業的發展都受到沖擊。例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經濟體。
3. 社會輿情,指一定的時空內群眾對社會現象的主觀反映,是群體性的思想、心理、情緒和要求的綜合表現。如在讀大學生組成線上家教志愿服務隊,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免費家教服務,此類正能量事件將引導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積極發展。
4. 境外輿情,是指中國邊境(國界)以外的國家與地區發出的有關社會現實的輿論。如世衛組織聯合報告發布稱,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
三、大學生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層面
加強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防控意識。高校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信息發布要及時,特別是與學校相關的消息,讓同學們做到心中有數、不慌不亂;二是學校應針對網上不實言論,及時回應、及時處理,防止不實信息傳播造成負面影響;三是防控意識要加強,全校師生要提升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意識。
加強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隊伍建設。一是加強高校對外發聲部門的隊伍建設;二是加強輔導員、班主任的隊伍建設,這兩支隊伍深受學生信賴,同學們更容易接受他們的發聲;三是加強各黨、團支部書記、學生干部的隊伍建設,及時反饋同學們的所思、所想,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應對突發情況。
加強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心理疏導。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期間長期居家引發的適應性壓力、家庭矛盾引發的親情壓力、延遲開學引發的學習壓力等,都會對大學生心理造成影響。高校應重視以下心理疏導方式:一是利用校級心理輔導員站、院級心理工作室、班級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四級聯動信息反饋機制的作用,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生活狀態;二是開展線上心理輔導,緩解學生緊張、焦慮的情緒;三是對遇到心理危機的學生跟蹤干預,及時與家長溝通,切實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
(二)學生層面
勤學,提升甄別是非的能力。學生一是要明白知識的重要性,盡快適應線上學習,在勤學好學中提高專業素養,在愛學善學中提高科技素養;二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升自身能力;三要理解對待公共衛生事件,用扎實的學識去甄別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用理性平和的心態去分析公共衛生事件輿情。
自律,提升服務自我的能力。學生一是要慎獨自律,修己安人,堅守道德底線,遵守法律;二要慎言慎行,嚴明律己,明白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盲目跟風、肆意發言;三要加強自我約束、自我提升,努力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愛國,提升勇挑重擔的能力。學生一是要積極抗擊公共衛生事件,用實際行動告白祖國;二要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堅決維護黨和國家的權威和尊嚴;三要閱讀中華優秀經典,強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
四、大學生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的思想基礎
大學生的思想在公共衛生事件輿情應對中有重要作用,高校應結合公共衛生事件本身,夯實大學生的思想基礎,使其有效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一)樹牢“四個意識”,凝聚磅礴力量
政治意識是根本,堅持政治原則,保持政治定力,能使打贏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有了思想保證;大局意識是前提,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能使打贏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有了群眾支持;核心意識是關鍵,組織上服從核心,行動上維護核心,使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有了主心骨;看齊意識是保障,思想上看齊、行動上緊跟,能使打贏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有了旗幟先鋒。
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國14億人民在春節閉門不出、主動隔離,就是政治意識的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9個省市對口馳援湖北16個地市,就是大局意識的體現;10天完工的火神山醫院、12天完工雷神山醫院,就是核心意識的體現;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民警、輔警、社區干部、志愿者等,都體現了高度的看齊意識。而這一切是人力資源強大、物資統籌充足的結果,是全國人民堅持“四個意識”的體現。
(二)堅定“四個自信”,助力民族復興
道路自信是對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自信,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自信是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學、真用、真信,是堅定對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信心 [4];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勢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是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 [5]。
在此次的公共衛生事件中,“鉆石公主號”“威士特丹號”“歌詩達賽特林娜號”三艘船不同的命運,體現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我國以人民生命健康為核心,為世界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筑起第一道防線,短時間內建設了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全國各地抽調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中醫藥文化在公共衛生事件治療中的突出表現,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凡價值。
(三)夯實思想基礎的路徑
重視理論宣傳,深化以理服人。一是高校應加強對國家有關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理論、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樹立打贏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堅定信心;二是要用好輔導員這支強大的思政隊伍,進行屏對屏、鍵對鍵、點對點的思政教育,為學生注入“思想疫苗”。
加強理論學習,注重以文化人。一是學生應認真學習“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思政大課”,以及有關于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重要論述,形成思想基礎;二是高校應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公共衛生事件熱點問題;三是高校應挑選優秀的心得體會,通過新媒體推送,用先進事跡影響身邊的人。
收集典型案例,以情感人。為打贏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平凡的人們做出了英雄的壯舉。推遲婚禮,請纓上臨床一線的醫生彭銀華;勇挑重擔、忘我工作的警察艾冬;主動延退、堅守崗位的護士柳帆;顧全大局、無懼無畏的救援隊長許鵬……高校可收集這些在公共衛生事件涌現出的英雄事跡,開展專題的主題班會,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提倡志愿服務,增強情感共鳴。在近期的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中,有無數年輕的身影奔赴前線、奮戰后線。作為青年一代,大學生同樣應當做國家危難面前的先行者。因此高校應提倡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樹立服務社會、人民的理念;培育其擔當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責任感、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J]. 中國地質教育,2020,29(04):120-124.
[2]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J]. 中國報業,2021(03):122.
[3] 楊經德. 公安機關處置重大突發敏感案(事)件負面輿情的研究構想[J]. 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8(01):1-5.
[4] 夏立. 讓青年契合時代堅定“四個自信”[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8-15(01).
[5] 李臘生,肖薇薇. 新時代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淺論[J].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6):27-35+122-123.
(薦稿人:龐麗銣,山西農業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