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軍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新課程的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運用越來越廣泛,在提高課程教學實效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情境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就是把活動與認知結合起來再創設場景。教師要營造真實、有趣的課堂,把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會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環境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就自己多年小學語文教學來探討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運用探討
前言: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越來越重視思想觀念、模式、手段、方法以等方面的發展。如何使用先進、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每位教師工作重點,其中在小學里的語文教育運用該教學方法更是重中之重。就現在的教育方法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都有很多方法,其中情境教學法作為小學生最感興趣,也是最易于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經常被教師用在教學中,對語文教學有著重大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方法呢?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容以及特點
顧名思義,情境教學法就可以從字面意思來分開解讀:情境可以指環境,表示在某段時間中出現的各種境況;教學法則是指教師教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教師就是將傳統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一種新的意境,來讓學生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成績,這是一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還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法可以營造真實的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在枯燥的呆板的課堂上,會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厭煩這種環境,從而導致學生總是不在意教師講的重點。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來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營造一個好的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掌握所學內容與增強情感體驗。情境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例如教師在講四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三單元的《爬山虎的腳》這堂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放一些爬山虎的圖片或者視頻先激起同學們的好奇心,讓他們發現爬山虎的腳的神奇之處,營造出一個這樣的氛圍;再來給學生們講課,這樣就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更容易理解課堂上的知識點。教師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還可以與學生互動,如:老師在放視頻學生看后問學生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讓學生們進行回答;再舉出書上的句子“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張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接著就可以讓學生仿照這個比喻句,來說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
二、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和暗示學生。陶冶就是讓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受到良好的影響。對于情景教學法中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提出來了,當時孔子就把它總結為“無言以教”、“里仁為美”;南到了南朝,又有學者指出。陶冶在培育幼兒方面的重要意義,所以說陶冶功能就好像是一個會過濾的機器,會讓學生的感情在里面進一步得到升華。學人在幼兒時期就要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人在環境中會受到暗示;從環境中受到暗示,是人天生就是來了一種本能,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習中為學生創造一個特定的環境,這個環境起到一種啟迪智慧的作用,讓學生在受到暗示的情況下,發現事情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就是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會為學生創造一個特定的環境,讓學生在這個環境里面。通過自己的思維分析和整合得到一些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會鍛煉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感受
例如教師在上四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黃繼光》這篇課文時,就可以為同學們講解一下當時的全部故事或者一些當時現場情況的視頻和圖片。讓黃繼光這種英雄人物就好像在同學們的面前一樣,讓學生們感受到英雄震天撼地的呼喚。然后讓同學們發自內心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從學生們的內心和眼神表情看出學生們對英雄悲壯崇敬的情感。讓學生好像真親身體驗一樣學習英雄的那種精神和心胸。學生們只有在這種環境里才能更加熱愛學習。
三、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盲目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只有合理恰當的引入才是實現其價值的開始。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會有自己的特點,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特點,來因材施教。教師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才能初步進行學生所想的場景主題來進行定位;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安排更準確具體的教學計劃。
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就喜歡各種活動、喜歡玩,小孩子模仿能力天生就很強,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來進行角色扮。學生在課堂上,特別喜歡表演,一聽到“角色扮演”一詞,同學們就會興奮起來,在難以理解的人物對話文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閱讀,讓學生走進課本,了解文字中的人物,讓學生融入角色,使文本的作用不再只呈現在書本中,可以真真實實映入學生的腦海中,學生就更真切地感受到教材中的形象,內心的感受才能更加強烈。角色扮演這一類表演體會情境是創設情境的重要教學方法,它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非常有趣,能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深層次的。
例如在教師在上四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拓展活動,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心里的夢想,長大以后想干嘛。讓學生進入創造發明的模擬情境中,扮演學生自己喜歡的角色,如:“科學家”、“小博士”、“潛水員”等向往已久的角色,進行模擬操作,體驗創造成功的愉悅,產生熱愛科學、探求未知的情感。讓學生帶著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來上語文課,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使教學能夠有效進行。
總結:
總的來說,情境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更加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情境教學法能給課堂帶來歡樂,讓學生在學習時也能體驗到快樂,對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因此,教師能掌握情境教學法,就能在課堂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開拓思維和想象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曉英.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語文教學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1,(1):49,51.
[2]謝永珍.小學語文情境化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4):49-5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第四小學 河北省唐山市 0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