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利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培養不僅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念,而且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基于此,教師要意識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培養的意義,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培養方法,可從模擬歷史情景,再現歷史事件;回顧近代史,引導學生立志報效祖國;借助名人案例,升華學生情感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愛國情懷培養;歷史教學;初中歷史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家國情懷是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注重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學生民族自豪。由此可見,只有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才能為建設和發展祖國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科學培養愛國情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意義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培養的意義主要表現再兩個方面。一方面,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念。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生開始系統地學習歷史學科,該學科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各個階段的歷史事件。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對比中國史和世界史,使學生從中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脈絡,從而深刻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以此培養學生愛國情懷,讓學生從中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深刻體會事件背后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念,讓學生看待歷史事件時更客觀。另一方面,增強學生愛國情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少偉大的愛國者為了祖國的發展做出較大的風險,比如文天祥、范仲淹、王安石等等,他們身上有著永不磨滅的精神,這些愛國情感值得我們學習,且這些人物的精神正是現代改革中需要的。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培養有利于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愛國情懷,陶冶學生情操,升華學生愛國情感,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對祖國產生熱愛之情,從而主動為中國夢的實現做貢獻。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培養的策略
教師要意識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培養的意義,并積極探索有效的培養策略。總的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一)模擬歷史情景,再現歷史事件
教師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應主動給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種活動實際上也可以稱為“再現歷史情景”。教師可通過模擬歷史情景讓學生被帶入相關的事件和人物中,從而深刻地了解歷史實踐的復雜因素和前因后果,如此一來學生才能深刻體會歷史事件的復雜因素,而且還增強對歷史實踐前因后果的了解,通過體會歷史事件和人物精神激發學生愛國情懷。以教學《戊戌變法》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先是讓同學們結合表格的方式梳理文章內容,如代表性事件等等,引導學生從階級利益、思想主張、改革措施等方面探討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兩個不同派別的差異。其次以甲午戰敗和簽訂《馬關條約》為背景讓學生就戊戌變法的過程開展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課堂的最后同學們在教師的帶領下模擬了三各主要的事件,即百日維新、公車上書、改革宣傳。學生在細節方面的表演中深刻體會到當時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敗,從而對維新人士堅定不移改革精神的敬仰,在對近代歷史變遷的反思中不忘先輩精神,立志為建設和發展祖國做貢獻。
(二)回顧近代史,引導學生立志報效祖國
可以說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血淚史和屈辱史。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開始,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人民開始對外來侵略者產生了反抗。從近代化探索可知,不少愛國人士先后踏上改革道路,比較突出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其中,以維新派、洋務派等多種派別為代表分別進行改革,最終改革失敗。近代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和歸納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后學生之間互相分享。課堂的最后由教師總結,讓學生意識到“國家落后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以教學《鴉片戰爭》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結合了《鴉片戰爭》的視頻片段輔助教學,學生在觀看林則徐在面對國家為難時挺身而出,讓學生這一歷史人物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形成愛國決心。在此之后筆者讓同學們思考“作為初中生,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愛國?”這個過程中學生意識到自己正處于學習的關鍵時期,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在學有所成后報效祖國,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國情懷。
(三)借助名人案例,升華學生情感
歷史課程中名人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學習歷史學科需要學習和了解歷史人物,而這些人物身上正好體現了家國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利用名人教學,讓家國思想更直觀,強化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以教學“北伐戰爭”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借助孫中山通過建立黃埔軍校創建革命軍的方式挽救中國危亡的事例激發學生愛國情懷,之后讓同學們解讀孫中山這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走進了歷史人物,而且在解讀歷史人物中體會歷史偉人身上的家國情懷,從而升華學生愛國情懷情感。
總而言之,家國情懷不僅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而且是一種擔當和責任。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成長需要為基礎,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家國情懷。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途徑增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識,在教學中科學培養家國情懷,讓學生不斷學習并內化自身素養和品格,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懷,這對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耿霞. 淺論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8(2):43-43.
[2]宋淑琴. 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途徑分析[J]. 孩子天地, 2020(4):162-163.
[3]魏武勇. 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策略[J]. 新課程導學, 2020(9):71-71.
[4]馬志強. 探索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家國情懷的有效途徑[J]. 天津教育, 2020(24).
(作者單位:茂名市博雅中學,廣東? ?茂名? ?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