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承優良家風對如何培養年輕家庭成員,存在家庭意識、國家概念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和家庭教育質量。因此傳承優良家風的教育行為,對培育個人家國情懷存在十分強大的力量。其中站在一個家庭的角度上,樹立家天下概念、教育年輕人熱愛國家,能夠讓家庭成員理解家國情懷對自己的成長的價值,把國家的未來和自己的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通過家庭教育傳承優良家風,則可以讓年輕人學會承擔未來家庭的責任。
【關鍵詞】傳統文化;優良家風;家庭教育
引言:傳承優良家風是幫助家庭成員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向,也是使年輕人存在愛國情懷的一種教育方式。群眾在傳承優良家風的過程中,首先要懂得什么是讓他人成長的精神動力,然后再依據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年輕家庭成員進行家天下概念的有效教育,這樣能夠讓大家在心中產生熱愛祖國的心理知識,進而認識和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家國情懷。這體現出所有人對家庭和國家的熱愛與年齡無關,卻與他們所傳承的優良家風有著重要的聯系。
一、傳承優良家風的現實意義
(一)提升家庭成員的道德素養
優良家風的傳承需求,在于讓家庭成員了解符合社會規律的生活作風,使他們的行為不帶有其它民族文化的色彩。這樣能夠讓群眾在家庭生活中,影響身邊人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思想,避免他們出現崇洋媚外或者極端想法,出現違背國家法律秩序或者合法言論的任何形式。同時讓群眾自身在傳承優良家風的過程中,存在合理分析身邊事物的正常思維能力,為提升家庭成員道德素養展開家庭教育。
(二)推動傳統文化的家庭教育
優良家風的傳承過程,來自家庭成員之間所進行的言談身教,存在對個人思想意識的嚴格要求。部分人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大量的文化元素,產生對國外文化內容的向往之情。這使群眾要通過一定的家庭教育來為大家了解傳統文化提供途徑,讓他們能夠看到中國不斷發展的嶄新面貌和文化習俗。同時對年輕家庭成員進行愛國主義家庭教育,避免其中一部分人出現過分推崇國外文化的不理性思維。
二、優良家風與培育家國情懷
(一)優良家風為群眾樹立家天下概念
大多數人的成長都需要一定的家庭環境,來幫助自己認識客觀事物和民族文化。而他們對家庭的概念,就是與自己有血緣關系或者影響自己成長的人,不能夠對家與國的關系存在客觀理解。我們生活的國家由很多個家庭組成,其中每個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都會為國家的發展帶來強大的力量。因此傳承優良家風,讓家庭中的成員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為他們樹立家天下概念和以國家利益為主的思想知識,能夠使家國情懷成為引導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支柱。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杜絕年輕家庭成員奔赴國外生活的職業理想,讓他們把對于家庭生活和職場生活的熱愛,放在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中。同時引導年輕人重視家庭生活中的每個人,避免他們出現為一己私欲,而違背公共道德秩序的跨國貿易活動。
(二)優良家風讓大家懂得要熱愛國家
國土領域存在著空間上的界限。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溝通,卻能夠通過特定的語言進行傳達。這讓許多性格開朗、具有語言天賦的人,會在接觸國外文化的過程中,輸出與之相關的文化內容,造成了許多人表現出熱愛語言文化,實際上卻熱愛文化自由的思想知識。傳承優良家風的群眾行為,可以讓大家更多關注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積極性。而不是總把自己對文化內容的需求,作為不合理表達自我言論的一種作為。群眾對優良家風的傳承,能夠讓多數人把對文化自由的熱愛上升到維護自己言論自由的立場上,熱愛自己的國家以及國家文化,教育年輕人以家庭榜樣為力量,持續發展利于本國強大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減少年輕人中過度宣揚國外文化的不當從業行為,使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為,證明對中國國家主權的維護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三)優良家風使年輕人認識家國情懷
大家對優良家風的認識,就是對自己所處環境家庭教育的認識。很多人之所以對家庭教育不抱有希望,就是沒能夠看到優良家風在家庭過程中的一代又一代傳承。他們寄希望于學校教育或者社會教育,認為受教育程度會改變身邊家庭成員的素質,從而使年輕人認識到什么是高尚的行為道德和良好的社會風氣,盡可能融入到社會環境中成長。可沒有接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年輕人,他們并不能夠對復雜社會產生國家這種概念,在成長過程中容易過度依賴自己的家庭。不少年輕人雖然身體已經脫離了父母的家庭,但在思想意識和行為表現上,還存在父輩生活的影子。群眾通過傳承優良家風的方式,對子女進行言傳身教的教育學習要求,可以為培育他們的家國情懷建立社會基礎,使其具備自主學習傳統文化和社會技能的自主性,讓年輕人充分認識到國家對于個人成長的包容性。這樣能夠讓更多人增強對家國情懷的認識,形成自我成長的獨立意識和家庭意識,在未來組建屬于自己的家庭。
結語:傳承優良家風存在推動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因此群眾要通過落實有效的家庭教育,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的新一代年輕人,使他們能夠認識到在家庭中的擔當,和在職場生活中的責任義務。從而形成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的思想意識,不以任何形式的溝通掩蓋自己對文化內容的學習需求,融入到中國社會中學習有用的工作技能和文化知識,繼承傳統文化的優秀美德和優良家庭中的良好作風,不出現任何侵犯國家利益的言論或者行為。
參考文獻:
[1]劉振謙.家風傳承家國情懷[J].山西財稅,2019, No.489(11):30-30.
[2]曲紅平,周克強.傳承優良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中國德育,2020,000(004):P.61-63.
[3]王穎.弘揚優良家風繼承勤勞美德[J].精神文明導刊,2020(1):25-26.
作者簡介:黨頡(1970.12-),男,漢族,學歷:管理學碩士,職稱: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