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目標,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有助于創新思想政治課堂。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以及教學的現狀加以闡述,然后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為思想政治課實際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
高中思政課作為一門實踐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對學生日后的生活和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越來越被重視。而在思政教育當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則是為了從心理學角度上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并幫助學生解決生活、情感上的問題,使他們可以保持著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工作以及生活。
一、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和聯系
(一)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不大相同,首先兩者的理論基礎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是心理學,而思政教育的基礎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其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標準不同,思政教育的評價標準是以社會、實際生活為參考的,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基礎則是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達標為評價標準[1]。最后,兩者的教育途徑各不相同,思政教育主要是以理論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注重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溝通實現。
(二)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都是學生,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與道德品行,從而為他們日后的生活、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批綜合素質高的全面性人才
二、高中政治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在高中階段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其中,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期間將合理的教學措施運用其中。
(一)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隨著我國現代科技水平的持續提升,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期間,教師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廣泛運用。之所以需要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主要是因為思想政治課存在著抽象和理論性的特征,如果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們進行教學,不僅會影響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續推進[2]。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幫助。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討《多變的價格》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到影響價格的因素以及價格變化的影響,最終幫助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教師就可以讓一部分同學充當供給者,另一部分同學充當需求者,然后構建一個虛擬市場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從而讓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不僅能夠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
(二)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對學生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期間,為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校外實踐來檢驗和升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課程的教學能夠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但是無法讓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對于幫助學生擴散自身的思維也有著一定的阻礙。而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指導,就可以在校外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進而在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一課時,為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并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當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方式,進而了解我國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的方式,了解我國當前社會的政治結構。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對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具體措施進行相應的調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政治課上的滲透也有積極作用,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三)借助激勵性評價語言的運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毀掉一個孩子,莫過于每天對孩子說一遍:‘你真笨!’”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各類評語要以激勵性語言為主,善意批評為輔,向學生傳遞正能量。要多鼓勵學生,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但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好壞的標準,缺乏對部分“后進生”的人文關懷。這樣就很容易使這部分學生產生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為此,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掘每位學生的長處和潛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被尊重、被認可、被欣賞的滿足感,盡可能去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一旦教師把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學生在學習方面就能獲得成功。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少些呵斥,多點鼓勵;在輔導作業或考試過程中少些說教,多些點撥和激勵;在日常生活中少些批評,多點引導和理解等。教師要學會用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缺點或者錯誤,用期待的心態去盼望學生的每一個進步,用愉悅的心情去贊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 。教師只有多向學生傳遞正能量,營造正面向上的氛圍,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德。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有所不認同,但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標是相同的。因此,作為學校的一名政治教師,應當將兩者有機融合,并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團體輔導、和家長有效溝通等方式健全兩者的融合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京州.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3):186-187.
[2]歐陽輝.試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J].赤子(上中旬),2016(22):224.
[3]陳小英.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13(03):340.
(注:本文為河北省立項課題《中小學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JJS2020—114)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三中學 0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