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霞
摘要:輔導員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思想和生活的引路人,在大學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輔導員是大學生接觸最多的一個群體,對其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要加強高校輔導員的溝通技巧,解決目前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存在的溝通問題。本文便以此為研究背景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方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高校輔導員;有效溝通方式
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溝通機會最多的教師,因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園日常中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做出了解,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與其展開溝通,進行教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其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然而目前一些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導致和學生無法構建有效良好的溝通關系,難以開展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針對該情況作出以下分析。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在溝通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
從現階段各高校教師、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情況看來,大部分學生對教師、輔導員的態度都是“敬而遠之,”這其中也包含了學生對輔導員的態度。學生對輔導員敬而遠之的態度清晰地將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在心理層面的距離反映出來,雖然說距離能產生美,但如果距離隔得太遠,則遠遠達不到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情感溝通效果。部分輔導員由于擔心自己在學生中的地位與權威性,從而拒絕與學生走得太近,甚至一味地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及學習目標,忽略了學生在心理層面上的內在需求與高校強調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地在學生之中使用較為嚴肅的命令式口吻,嚴格要求學生遵循學校與班級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卻完全忽略了情感溝通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對輔導員展開心扉,進行有效、真實的情感溝通與互動。當代大學生主動同輔導員取得聯系的主要原因是“請假”,其次再是“提交有關材料”、社團組織等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和指導。其中,與輔導員交流所使用到的渠道,最平常的莫過于面對面交流溝通,如辦公室談話,晚點名間隙交流或學生活動空隙交流等;其次,便是電話溝通,如此溝通,便看不到學生“微表情”,可謂是大大減少溝通效率。輔導員同學生溝通的場所也十分局限,場所一般僅限于辦公室、教學樓、學生寢室及操場,不同地溝通了解空間,對交流溝通的效率也或多或少有影響。
二、高校輔導員新媒體環境下有效溝通的策略
(一)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社交媒體等平臺交互性,
實現雙向溝通的靈活性20-29歲年齡段為我國網民最主要的群體,新媒體技術的交互性無疑為師生雙方靈活交流溝通提供了巨大的機遇。首先,因為新媒體時代下的社交軟件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溝通雙方達到“真實可感的面對面”交流,其便利程度大大提高,信息量也豐富,傳播速度也快;其次,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在線文檔等等多種信息手段,使得信息線上、線下傳遞十分方便,大量的作業、策劃、活動都需要依賴互聯網來完成,新媒體時代下,多種多樣的傳播手段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提供更多機會,而對于校園師生溝通交流也提供更多的途徑方式;這種溝通方式也極大增強了溝通中信息的反饋時效性,增進了溝通雙方的情感交流。
(二)提升與學生情感溝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溝通情感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首先就需要從鋪墊一定的情感開始,若兩人之間無任何的情感交流或在情感與認知上的認可感不同,或存在排斥的現象,則無法進行后續溝通。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作為高校輔導員,在當今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對高校教育模式與方式要求不斷提升的形勢背景下,要想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就必須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具備充足的溝通技巧。與學生溝通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得到學生的接納,只有當學生真正接納后,輔導員才能有效與學生開展后續的心理溝通與情感溝通;輔導員只有與學生關系變得融洽后,溝通才能起到真正作用。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新媒體資源溝通的方式,走進學生的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進行良好的溝通。
(三)利用新媒體資源,創新班級寢室文化建設
新媒體自身的特點,使得其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且具有快速高效的傳播方式,這些特征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使得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文化、宣傳等方面的傳播,效果會比以往有較大的改善,將新媒體運用在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方面,對學生而言,不僅為班級、寢室、學院等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參加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以新媒體為基礎,建設校園全媒體文化建設板塊。首先,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宣傳學院文化。如新生開學、新生軍訓、迎新晚會、寢室文化大賽等內容,都要做好報道記錄及推送,保證學生及時獲取活動信息的反饋,這也是對學生風采的展現,對學生行為的表彰與鼓勵。其次,校園輿情監測工作也應時刻關注,從各個新媒體平臺出發,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的輿情引導工作,及時關注本校學生在校園媒體平臺發布的內容及言論,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情緒及網絡輿情。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信息的傳播交流渠道變得日益便捷,網絡輿情輿論傳播的更廣、更快,增加了校園文化建設得不好管控性,面對這樣的形勢,高校必須建立健全輿論管理機制,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的輿情引導工作。最后要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起來,共同建設校園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歷程中,傳統媒體亦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也有著許多優秀的方面,只有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新格局。
結束語: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還是以學生管理為主,而如何進行更科學更有效的管理,那雙方的溝通交流是管理好學生的橋梁,高校輔導員在自身認識到溝通重要性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好社交媒體如此便能關注到多個同學。
參考文獻:
[1]張業,張皓,龔洪.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溝通機制的構建[J].長江叢刊,2020(22):123+125.
[2]徐翹楚.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利弊分析與應對策略[J].現代交際,2020(11):163-164.
[3]武光路.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5):31-33.
四川文軒職業學院 6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