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利
摘要:新課標的制定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重視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更要加強對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實際應用,提高其學科相關的綜合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模式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提出了高中地理科教創新與實踐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科教創新
前言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僅僅注重對知識的教授,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很難達到這一目標,基于此情況,促進高中地理學科的科教創新與實踐尤為重要。
一、建立思維導圖,有助整體把握
基礎知識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能力就很難得到拓展,因此,在高中階段的地理授課過程中,教師若想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應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然而在知識講授這一環節中,教師往往以傳統的講授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枯燥乏味的講授法不僅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難以讓學生們將不同章節的知識建立聯系,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網絡。如今,順應科教創新與實踐的新形勢,教師可以結合思維導圖這一新穎手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利用思維導圖將整體的知識進行一個概括總結,讓學生將學科的不同章節、不同學科建立為一個統一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整體把握,為提升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宇宙中的地球》章節中,學生就可以對本章的知識通過思維導圖建立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通過關鍵詞構建出這是網絡中的每個關鍵連接點,將復雜的知識進行簡化記憶,同時梳理清楚本章的思路,讓思維更加清晰,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地球的宇宙環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的圈層結構》四個小章節都是圍繞著本章的主題“宇宙中的地球”展開的,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們將地球放在思維導圖的中間位置,通過線條的方式連接其與“宇宙環境”、“太陽”這些地球非自身角度的其他關鍵詞,并標明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以此來對知識做一個簡化梳理。同時,“歷史”以及“圈層結構”又是從地球自身的角度出發,因此要與“宇宙環境”、“太陽”有所區別,從而來讓思路更加清晰。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們構建思維導圖,向學生們教授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訓練一段時間后,讓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加深對知識的整體把握,為培養綜合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二、利用科技手段,形象生動展現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對于高中地理課堂來說,課堂中出現的世界各地氣候、地貌特征等知識雖然不是抽象的,但學生們難以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具體構想的。基于此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通過紀錄片視頻、音頻講解等形式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一個形象的展示,同時,針對課本中出現的拓展性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們更直觀地對其進行了解,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活躍課堂氛圍,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盡管課本上存在圖片注解,但動態的視頻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視頻或其他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示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日常應用,促進學科的核心素養以及綜合素質提升。
例如,在《地貌》這一章節的學習中,許多學生并不能深刻地了解到各種地貌的具體形態,從而導致無法將各種地貌與其特點進行正確的對應,因此,在這一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以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現出每個地貌的具體形態。通過播放紀錄片的形式,學生們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每個地貌的特點,同時對當地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知識延伸,有助于思維的進一步開放。同時,在播放基礎知識相關視頻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們提出發散性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以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理論結合實際,促進綜合應用
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是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的,而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具有理論結合實際合理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具體現象或熟練地運用知識,才能保證課本上的知識被自己所掌握,從而提升綜合素質。對于教師而言,針對地理課程中的知識,教師也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們進行引導,讓學生們樹立理論結合實踐的意識,以提高學生對于課內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例如,在《自然災害》這一章節的學習中,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個銜接,讓知識不僅落實于課本,更應用于現實。教師在教授完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之后,讓學生們利用學知識對生活中見到過的自然災害進行分析,“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都可以作為案例讓學生們進行分析。同時,在學習完《地理信息技術在防震減災中的應用》這一章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由探討“如果唐山大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在當今時代,是否還會重現當年的場景”這一問題。此外,教師也要對學生們的應用能力有所訓練,引導學生們處理防震減災意識,了解危機來臨時的自救方式,提升時間應用能力,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加大對實踐的重視,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高低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狀況已經越發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為順應時代潮流,新課標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高中教師,更應該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要求,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適當改善教學方式和課堂模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高中地理課程的科教創新和實踐創新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文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探究[J].文淵(高中版),2020,(8):744.
[2]謝生.核心素養培養與高中地理教學創新[J].文教資料,2020,(2):211-212,238.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電海中學 52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