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花
摘要:作業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并考察其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為更好地開展教育引導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真完成作業的批改工作。本文基于教學實踐,簡要分析了當下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提升作業批改有效性的相應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降低教師批改壓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策略研究
引言: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批改方式雖然可以幫助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授課效果,但很多學生在教師簡單的批改中無法意識到課后學習的重要意義,也很難主動對作業本中的錯誤進行修改,導致批改環節出現一定的低效性。鑒于此,必須深入探索新型作業批改策略,保護學生進行修改和反思的熱情,調動其深入探究語文知識的動機。
一、當下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進行調整和創新[1]。當下,多數語文教師都對備課、授課以及課后總結等教學環節做出了調整,卻忽視了作業批改環節的優化,導致批改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其一,工作壓力過大。很多教師都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要求班級干部將班級作業進行匯總,統一批閱。這種工作態度值得肯定,卻在無形中加大了自身工作壓力。其二,批閱質量欠佳。受到工作強度的影響,多數教師都只能以簡單的評級對整體情況進行點評,或使用橫線標注出現錯誤的地方。這種批閱方式降低了工作質量,學生很難意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三,學生修改熱情欠佳。多數小學生都意識不到課后任務的意義,因此,每次收到修改建議,都簡單進行修改,甚至忽視修改環節,使評語淪于形式。其四,學生學習信心受挫。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很難獨立高質量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因而每次看到“良好”、“中等”的評級時,很容易出現信心受挫的現象,進而降低語文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的策略
(一)豐富批改形式,降低教師批改壓力
通過對評閱方式的豐富,可以有效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桌互評、組內互評以及組間互評等方式,都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作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幫助同學發現錯誤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監督自己。此外,自評的方式也可以有效減少教師的工作內容。針對組詞、默寫等簡單的內容,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標準答案自行核對[2]。以《夜間飛行的秘密》一課中課后任務為例,本課的學習重點是對“蠅”、“揭”等生字的認讀和書寫,進行句子的積累,并對本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因此,在布置任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新詞語進行造句,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做出表格,對科學家三次實驗的順序、方式和結果進行總結。在批改過程中,教師可以學生以自評的方式,對造句和摘抄部分進行點評,在作業本上書寫自己的評語,對工整程度、錯別字等進行分析。而在檢驗表格時,可以開展同桌互評的活動,即同桌之間交換批改,并對彼此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點評。
(二)分層布置作業,提升作業批改質量
對學生作業進行檢查的目標之一是為了幫助其得到學習成績的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有所差異,為幫助其通過適當的評語得到提升,保障工作開展的質量,可以采取分層批改的形式,即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設置不同要求和完成標準。以《爬山虎的腳》一課為例,第一部分的學生基礎較差,教師需要幫助其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和顏色等,并對其進行鼓勵,引導其打好語文基礎。第二部分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需要適當提升標準,引導其在作業中展示自己對文章情感的體會,充分激發其學習潛能。第三部分為考試成績較好,思路清晰的優等生,要引導其在開放性探究任務中進行創新,如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等精彩句子進行賞析,并對思考和回答角度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為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無需對分層結果進行公布,只需布置必做內容、選做內容和提高內容,并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完成學習任務。
(三)豐富批改評語,保護學生修改熱情
很多教師在習慣使用“√”、“×”、“A”、“B”等形式進行點評。這種評價方式雖然簡單明了,但這些無趣的符號未免過于冷漠。并且,語文并不同于數學和英語單詞,文字背后往往蘊含著很多天真的想法,因此,更不能以簡單的對錯和等級進行點評,教師要使用形式多樣的評語,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使其修改熱情得到提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中的課后思考任務為例,教師可以布置思考任務:“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一句的含義是什么?這是一道開放性的習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回答。針對“有一些恐龍在演化中變成了鳥兒。”這種答案,教師可以在評語中指出:“從這個答案中,你體會到了‘一支’的含義,但如果能具體分析一下‘漫長’和‘凌空飛翔’的含義就更好了。”通過這樣的評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找出自己的長處,并嘗試根據教師的評語對答案進行完善。
(四)適當給予獎勵,培養學生學習信心
在進行批改過程中,教師的獎勵,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進而強化學好語文的信心[3]。在設置獎勵標準的過程中,教師要介紹什么樣的作業是值得肯定的。以《祖父的園子》一課作業為例,教師可以布置仿寫任務:根據“童年就像一幅畫,色彩鮮艷,線條優美”為例開展仿句練習,創造兩個類似的句子。在這樣的作業中,部分作品中會寫出三個甚至更多的句子,也有學生會按照要求寫出兩個新奇的句子,還有學生會字跡工整地完成作業。對于此類情況,教師都可以適當進行獎勵,發放手工制作的貼紙、簡筆畫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高質量作業的要求,獲得獎勵的學生還可以強化學習信心,提升學習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業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為提升作業批改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采取多種策略,在減輕自身工作壓力的同時,提升點評質量,培養學生修改的熱情和學習語文的信心,進而有效借助作業提升教學質量,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培養其細致、認真的品質以及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牟奕蒙.部編版小學語文低段教材課后習題探究[J].鄭州師范教育,2020,9(05):40-46.
[2]鐘雪映.小學語文作業批改藝術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248.
[3]劉欣.例談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使用[J].教育觀察,2019,8(25):69-70.